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如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1927年《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B.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D.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2021-09-15更新 | 1079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均以一户一人计算)。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该规划表明当时齐国
A.农业经济高度发达B.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细致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按职业管理社会各阶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研究指出,1820年嘉庆版《皇舆全图》是自康熙以来清政府与欧洲列强不断斗争,借助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最终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明确界限的证明。该研究说明
A.嘉庆朝是清代最强盛的时期
B.中外互动最终奠定了中国疆域
C.清朝地图绘制技术领先世界
D.清朝疆域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
4 . 明代一位学者认为,教育的任务,乃至统治的任务,不是迫使人民服从一定的哲学条理或国家的规定,而是顺应人的天性之势导其向善。据此可知,这位学者
A.抨击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正统
C.重视社会责任D.强调经世致用
5 . 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2021-06-09更新 | 7941次组卷 | 68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
2021-06-01更新 | 195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纂修史书得力B.秉承皇帝旨意
C.负责监察百官D.处事决策得当
8 . 张之洞认为,《马关条约》在于“夺我丝绸、纱布、小轮之利”,所以“我急宜筹护华商、华工之法,以抵倭人”。由此,光绪皇帝发布谕令,着地方官员在条约规定开埠的苏州等地,“筹议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以占先机。这表明,此时中国
A.洋务企业得到快速发展B.统治集团利权观念增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D.商战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古老的中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礼记·礼运》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材料的思想内涵
A.凸显阴阳交替、有序调和的观念
B.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处世之境
C.强调天、地、人之间的整体关系
D.追求人格修养、重视群体利益
10 .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基本主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朝防止地方割据的主要措施。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述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