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珍藏于镇原县博物馆。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

材料二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城西部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共一千一百多支。内容大部分是秦朝的法律及文书。从秦简中可以看出,秦朝的酷刑种类繁多,仅刑法的名称就有货、笞、耐、迁、宫、弃市等。还有不少条文是针对“隶臣”的。

——李伯钦《中国通史卷三秦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历史上有一种通称叫“汉承秦制”。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汉承秦制”这一通称的看法。(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形成结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200余年所收为藩篱者,竟拱手而让之他人;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业。……时势至此,一腔热血,无地可洒,行且被发入空山,不忍见干净土化为腥羶也。

——摘自清末黄遵宪《致建候函》


       材料二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


       材料三 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材料一中的“新约”是指什么?用“新约”的内容说明令黄遵宪“天旋地转”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说明甲午战争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的错误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3-09-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的图1是秦朝中央集权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材料一中的图2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各自的职责并分析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弊”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左宗棠,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功勋盖世的人物,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对中华民族的不世之功,使他不仅成为中国的著名英雄,而且在世界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他的功绩、思想、精神、品格、表现,近年来越来越被国家、社会认知。作为左宗棠及其文化的研究者之一,我建议给左宗棠的历史定位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王品端《左宗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材料二康熙时台湾与福建就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于福建省管辖。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海防之地徘徊,对中国海域管辖造成极大的威胁。左宗棠于1885年6月18日上奏清廷《复陈海防应办事宜请专设海防全政大臣折》和《台湾紧要请移福建巡抚驻台镇摄折》,强调“夫台湾虽系岛屿,绵亘亦一千余里。旧制设官之地,只滨海三分之一。每年收榷关税,较之广西、贵州等省,有盈无绌。倘抚番之政果能切实推行,自然之利不为因循废弃,居然海外一大都会也。且以形势言,孤注大洋,为七省门户,关系全局,甚非浅鲜,其中若讲求军实,整顿吏治,培养风气,疏浚利源,在均关紧要,非重臣以专驻之。则办理必有棘手之处。”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于1885年9月5日下诏“着将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长川驻扎”。

——摘编自夏新华、徐小芳《儒表法里,经国济邦:左宗棠的法治事功钩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给左宗棠“中华民族的脊梁”历史定位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关于“海防”“台湾”两个奏折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01年版的《中华历史通览》丛书把中国古代史分为12个阶段,分别编写了12本书,每本书以历史阶段与阶段特征命名,分别是:

阶段上古秦代卷汉代卷魏晋卷南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
书名《文明曙光》《华夏方兴》《治乱嬗替》《南北分治》《大河滚滚》《流金岁月》
阶段五代十国卷宋代卷辽夏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
书名《乱世风云》《两京梦华》《塞北三朝》《大漠烟尘》《枯荣之间》《冷月清风》
(1)《中华历史通览》丛书的作者以《大河滚滚》作为隋代卷的书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合理的理由。
(2)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阶段特征。(要求:确定阶段,概述特征,形成结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所著《(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指出:“虽以曾(国藩)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依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95年,安化黑茶被明朝正式定为运销西北的官茶。此后,安化黑茶主销西北茶市数百年,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随着安化与西北少数民族“茶马互市”的不断演进,明末清初,晋陕甘等地茶商纷纷到安化办茶,茶行、茶号最盛时达三百余家。安化地处资水中游,水路运输方便。以小淹、边江、江南、洞市、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东坪等茶马古镇为起点,安化黑茶顺资江而下运往汉口,经河南、山西转销西北各地或经张家口发至中俄边境重镇恰克图,形成了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的“万里茶路”。经过明清两代数百年的经营发展,安化渐成世界黑茶生产中心,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制茶,有茶行数百家。有人赋诗感慨:“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

       ——摘编自汪勇、刘纯一《安化黑茶:茶马古道一缕香》

材料二   中国茶叶在1886年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后便急速下滑。……印度阿萨姆茶园异常严格,规定采茶工清晨入园,采至11点钟止,每人只采20磅同一等级的原茶,随即加工。每次采摘后,须经两周才能再采,这样每年可以采摘16轮。中国则截然不同,因为中国一家一户的小茶园基本依靠家庭成员进行采摘,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时间参差不齐,老嫩齐采,不分等级。左宗棠向皇帝上奏折说:闽省产茶多在荒僻之区,日久采植,菁华势必日歇;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省垣,洋商昂价收买,以广招徕。迨茶船拥至,则价值顿减,茶商往往亏折资本。

   ——摘编自仲伟民《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解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安化黑茶兴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86年后中国茶叶出口量急速下滑的原因及启示。
2023-04-2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与此同时,传统经济政策却出现了背离世界发展大势的趋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史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末”各指什么?当时的“耕采用了怎样的先进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奉行的经济政策,分析该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023-04-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新政时期,修律大臣沈家本奉命修订晚清的刑法。沈家本聘请了日本法学博士冈田朝太郎帮同编订该刑律,至1907年,《大清新刑律》初稿告成。从形式上看,《大清新刑律》把凡是与刑事无关的条文全部删除,只保留了纯粹的刑事条文;就刑法典自身的体例来看,改变了以前用“六部”统领法条的格局,采用了总则与分则,以及编、章、条的现代立法体例。《大清新刑律》废除了基于威吓、报复主义的肉刑以及落后的封建制五刑,实施了以自由刑为主的新的刑罚体系。其中死刑只有绞一种,徒刑包括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把传统的笞、杖改为了罚金或拘役,并增设了褫夺公权与没收两种从刑。《大清新刑律》颁布后到清廷灭亡不过短短九个月,但由于先进的立法理念对以后的中国刑法发展至为重要。

——摘编自夏邦《晚清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由于刑法制定的时间紧迫,因此,1979年《刑法》在仓促中出台。其中,临时添加进刑法的某些内容,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没有生命力的。1996年,中国开始了刑法修订草案的正式起草。1996年6月,委员会草拟出了刑法修订草案,对1979年《刑法》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并召开座谈会和广泛征求意见。1997年3月,委员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草案)》提交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标志着1997年《刑法》正式诞生。

——摘编自陈兴良《回顾与展望:中国刑法立法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新刑律》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7年《刑法》修订的历史背景。
10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这些诸侯国,实际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文化发展史》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资治通鉴》

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