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近代中国的教育思想主张(部分)

时间人物教育主张
19世纪末严复从救国的角度出发,提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国民”
1903年王国维提出教育应该培养“完全之人物”,主张德智体美“四育”并行
1912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以求“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和西方教育理念的继承和超越
新文化运动后期杨贤江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科学理论依据,阐述了“全人生指导”思想,该思想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还包括对青年的就业、社交、恋爱以及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改造

——摘编自李素敏、张思远《我国“五育”思想的历史脉络、基本特征与未来展望》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教育思想”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8-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都城集政治、文化礼仪、军事指挥与经济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其地位可谓“国之大者”。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都城。

王朝都城所在区域王朝都城所在区域
夏朝阳城河南登封隋唐长安陕西西安
商朝亳—殷河南郑州—河南安阳北宋东京河南开封
西周镐京陕西西安西夏兴庆宁夏银川
东周洛邑河南洛阳金朝会宁—燕京黑龙江阿城—北京
秦朝咸阳陕西咸阳元朝大都北京
西汉长安陕西西安明朝南京—北京江苏南京—北京
东汉洛阳河南洛阳清朝北京北京
吴国、东晋南朝建康江苏南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北朝时期历史主流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下表是对“分裂下的南北朝:孰是历史主流”观点的不同表述。

阁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东晋南朝代表着三国西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道路,十六国北朝则‘走着一条特殊的道路’,是一段插入的‘并非必然的过程’,南北朝历史的显著差异,‘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必将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唐代的变化正是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产生的’,‘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看’,唐代的变化不过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或衔接,即南朝化。”
评述材料中关于历史主流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6更新 | 279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传统“夷夏”观的演变密不可分。不同历史阶段“夷夏”观念有不同内容,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容
夏商时期人们对于居四周及文化上与内地文化不相同的民族称之为“夷”。自称为“夏”或“华”
两周时期内地华夏礼乐文明日益完备,与周边民族差距不断拉大,从而助长了华夏族文明的优越感。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夷夏之辨”的理念,认为华夷有别、要严守“夷夏之大防”
秦汉时期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动荡格局,首次实现了华夏“大一统”。汉文帝、景帝时由于国力上的劣势,仍沿袭先秦时期“华夷之辨”思想;汉武帝在民族关系理念上倡导“以夏化夷”,纳“夷秋”于华夏,实现“华夷一统”
魏晋南北朝在儒家“大一统”观念影响下,各政权都以华夏礼乐文明承袭者自居,坚称自己“奉天承命”,以“大一统”为政治目标,并指责其他政权为“僭伪”
隋唐时期隋文帝实施“守御安边”之策,隋炀帝“混一戎夏”,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夷夏大防”的传统民族观被打破,开启了“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的大格局
宋朝“华夷之辨”的呼声又趋激烈。北宋石介在其《中国论》中严格限制了“华夷”之间的文明界限: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平内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衣冠所自出也
元代宫廷和军政官署大量使用“华夷一统”“华夷混一”等概念,汉族士人多谨慎地称之为“混一”,如“混一华夷”“华夷混一”
明朝盛行“华夷一统”,又兼用“中华一统”,朝野上下多认可“华夷混一归真主,宇宙弘开属大明”的主流价值观
清朝皇太极继位不久便提出“满汉之人,均属一体,凡审拟罪犯、差徭、公务,毋致异同”。乾隆认为“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完善了“华夷一体”的观念

——摘编自段超《从“夷夏之辨”到“华夷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思想史考察》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或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21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时期

人物(群)类

地域类

事件(物)类

现象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精神、张思德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三牛”精神
从材料中任两个时期或两个类别各选一种精神,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符合选取要求的精神,论题正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7 . 请依据下表内容,任选两个历史事件(现象)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民族、民权、民生
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时期主要特征
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作出的努力。

时期对统一大业的追求
“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1921—1949年)从照搬“苏联模式”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理念的“联邦制”,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单一制”之国家统一理念、战略和政策
“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1949—1978年)全面执政的中共,对于“三大历史遗留问题”——港澳台问题,采用非常特殊的“过渡性方式”
“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1979—2012年)为适应“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中共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方针政策
“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2012年至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将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团圆,作为“中国梦”得圆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标志,不断推进港澳“人心回归”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平统一进程

——摘编自齐鹏飞《中共百年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历史研究中有关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的两种观点

观点学者代表理由
本质不同说林增平戊戌维新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政治实践,而这一期间所谓的“新政”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和弥合同帝国主义的裂痕而改变其统治方式的表现;戊戌维新的最高目标是要求开国会、立宪法,把中国变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而这一时期的“新政”主要仅止于封建统治机构做某些改变
主要方面相同说张连起背景都是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总形势下发生的
目的都是巩固皇权、变法图强、振兴国家及适应资产阶级的某些需要
内容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推行了类似的政策
后果前者失败,后者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成果
结合上表中两位学者的观点及所学知识,确定一个核心观点并对其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观点,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2024-05-20更新 | 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广东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