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隆庆年间,传奇《浣纱记》以昆山腔上演,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各地争相上演,大大促进了传奇的创作。万历年间,形成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他广学博识,性格孤傲,不肯事权贵,致使其宦途艰难,后辞官归乡,潜心著述。他崇尚真情,认为“世总有情”,“人生而有情”,成为文学戏曲界反理学思潮的代表。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而以《牡丹亭》成就最高,该剧以杜丽娘追求爱情和理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异故事,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摘编自周传家《中国古代戏曲》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国流行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若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算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明、清流行的昆腔、弋阳腔比较起来,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比较年轻……各省官员为祝贺乾隆寿诞,纷纷进京献戏;以唱徽戏为主的四大徽班接踵进京,在祝寿以后仍留在京师演出,风靡北京城。四大徽班在演出中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同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昆腔、秦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成为一种属于板腔体音乐,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的“皮黄”系统。

——摘编自赵伯陶《冷月清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成为万历年间“最杰出的剧作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的特点,并说明京剧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1)观察《战国形势图》,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②____(该地区使用的货币名称)
③____(周朝的都城)
④____(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2)根据图中信息的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现象。

材料二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掀开了秦国变法改革的第一页。献公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为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同族人被重用的不多,而外来的大量人才却能获得信任和重用。卫国人商鞅携《法经》入秦,向孝公进说富国强兵之术,大获孝公之赞赏。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实行两次变法。秦国所变之法,大都取法于齐、魏、楚国的改革措施,但无一不在秦国的改革中推之极致。结果,将秦国的政治设置、经济制度、乃至社会组织等全方位地纳入到富国强兵、兼并征战的轨道。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国力骤然强盛。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析商鞅变法能使“秦国后来居上”的原因。

材料三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于是以鞅为大良造。为田开阡陌封疆……居五年,秦人富强……秦孝公卒,太子立。……商君亡之天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注:是有来由的啊!)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4)阅读《商君列传》片段,提炼司马迁对“商君”的历史评价,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的显著地位。
2022-12-0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廷进一步改善了南北之间的运河交通。民用的大部分粮食就靠商人从南方经大运河贩运而来。此外,商人们也通过大运河使南北的其他货物得以交流。另一方面,大运河的畅通也使元廷同南方的联系更加便利了。在大运河流经的地方,随着水运的发展,经济生活都比较活跃。当时的通州:“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当时的淮河口:“水次千家市,蛮商聚百艘。”大运河成了它所流经地方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黄时鉴《元朝史话》


(1)结合所学,简析元朝改善“运河交通”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元朝运河发达的意义。
2022-1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古今中外历次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当做革新的重要举措,甚至树为改革的象征。从某种意义看,能否除旧布新、树立新风尚,是衡量改革是否深入和取得成功的风向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两件文物出土于山西大同。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大同“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屏藩,自昔用武地也。”


辽代汉人火葬琉璃棺(中原流行土葬)     金代汉人墓葬冥器木椅

材料二   辽太宗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辽法律分两套:一套用于处理契丹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衣服、饮食、语言各从其俗,在其他民族之间“皆用汉法”;而契丹“本类自相犯者”,则“用本国法”。

——岳麓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7课忽必烈改制知识链接


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件文物,结合文物信息描述辽金时期大同地区风俗的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2-0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秦朝历史是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的存在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寻思的人物……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关于长城,人们有不同的认识:①有人认为长城是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见证,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②有人认为长城是秦始皇暴政的见证,成为秦朝骤亡的原因。

——根据葛剑雄《长城的价值》、贾谊《过秦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カ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示意图》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金光门

材料三   每日交五更……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四   “唯汴水横亘中国(指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元】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都长安城市特点,分析其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北宋与唐代相比,经济领域达到哪些新高度?从都城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1-1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国疆域的沿革

(1)图A、图B、图C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请指出图B与图C在疆土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11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