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较为重视农政的制度建设。在管理机构方面,中央的户部、工部、司农寺,地方州县长官乃至地方监察机关等机构均负有管理农业的职责。发端于前代的劝农制度,至宋代已经相当完备。除皇帝例行的亲耕籍田之外,首次设立了劝农机构——劝农司,又在地方官的官衔上加上劝农职事。从中央至地方,制订了一系列农业法规条文,其内容关涉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诸如赋税、水利兴修、虫害除治等。宋廷多次将前人的农业书籍刊刻颁行,地方官在《劝农文》中介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农民生产,提高农民的耕作技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开垦荒田,注重水利的兴修,使农地能旱涝保收。同时重视推广优良作物,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解决农民的资金不足,政府通过举办政府农业贷款、调节富户与农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免征农器税与耕牛交易税等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摘编自周方高《宋朝农业管理初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及时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先后制定了《1951-1955年农业科研计划》《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和《1963-1972年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到1966年,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广体系,各级农业科研单位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在统一规划下分工协作,科研工作进展较快。1978年,党中央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后,农业科技在恢复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91988年获得国家奖励的农业科技成果奖312项。19721980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增长量中27%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19811985年期间,提高到30%~40%。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反复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使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实现快速发展。

——摘编自信乃诠《新中国农业科技6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农业管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60年来农业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并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产品销售有困难的私营工业,国家或负责收购,或代销产品,或实行委托加工的办法,使其恢复正常生产;对于资金周转有困难的私营工业,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予以扶持。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将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通过和平方式以最小代价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摘编自高继仁《中国工业经济史》

材料二   2014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康晓强《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政策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2-03-0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广东出发向长江发展的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因为无产阶级没有坚决地执行自己的领导权,被买办豪绅阶级夺取了领导,以反革命代替了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乃遭遇到暂时的失败。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在此次失败中,受到很大的打击,中国资产阶级(非买办豪绅阶级)也受了打击。但最近数个月来,工农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组织的城市罢工和农村暴动,在南北各地发展起来。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二   不能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以任何利益和便利,相反,没收其财产,废除其债权,肃清其走狗,驱逐其侦探。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乃遭遇到暂时的失败”的原因及中共为挽救革命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制定这些主张的出发点。
2022-02-1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重点高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19509月,美军在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越过北纬38°线,迅速占领整个朝鲜,美国飞机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中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起初,联合国军司令部认为入朝的中国志愿军装备落后,而联合国军有11万人,加之其装备精良,完全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19501127日到12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冒着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天气与美方指挥的6.5万多国部队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进行了一场残酷战斗,史称长津湖战役(长今湖战役)。缺衣少食冻饿交加的志愿军,完全依靠意志和精神在冰天雪地的恶劣天气下与装备精良的敌军奋力搏杀,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美军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也留下了气壮山河的“长津湖精神”。

——摘编自佘红乐《长津湖战役志愿军胜利原因浅析》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津湖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津湖精神”的内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明末清初的宋应星,南昌奉新人。曾祖宋景为官清正,母亲出身农民。宋应星熟读《本草纲目》等百家书,又能独立思考。关心时事,怀有安国济民的理想。六次科举落榜后转向实学。他历尽艰辛跋涉,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天工开物》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刊印。宋应星在自序中说:“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游蓟北。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全书“贵五谷而贱金玉”。他还发展了“穷究试验”的研究方法,对迷信神怪有所批判。以“天工开物”命名,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强调自然力与人力的协调,而技术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赖以沟通的桥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能撰写出《天工开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宋应星身上的优秀品质。
2022-02-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燔诗书而明法令"。残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摘自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秦简记录的秦朝条今

材料三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商鞅》

材料四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材料二能否佐证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及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因为它代表着政治体制乃至社会形态的变化,其影响也不仅仅限于北魏一朝。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利在通过行政效应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南方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为后世的统一打下了国力基础;弊在权力导致的腐败成了北魏分裂与衰亡的一个祸根。……此外,太和年间的行政改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官员的民族属性所带来的影响。

——严耀中《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1)据材料,指出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的总导向,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相关措施并概括其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太和年间行政改革带来的利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也已定型。南宋,北民南移,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南方化的进步。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甘薯引入中国并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材料三   中华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经济、社会出现新气象的原因
2022-0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代货币。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宋元时期,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约占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等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91%是宋钱。

材料二   除了宋朝货币币制先进,货币体系完善之外,当时海上贸易在商业运输成本、运输规模、贸易周期等方面与陆上贸易相比,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两宋均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如宋神宗就曾经说:“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宋高宗强调:“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亚洲海路贸易从而空前繁荣。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钱在当时所处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钱重要历史地位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