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在江苏盛泽市镇的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末农业物种新变化,简要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概述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偃师中成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认为清王朝要消除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在对外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悉夷情”是不够的,“悉夷情”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在《海国图志》的自序中,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写书的观点和目标,就是为了向西方学习,使中华大地不再受到列强的侵扰。

——胡博《魏源《海国图志》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

材料二   随着五口通商的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洋务派首次提出“商战”一词,通过洋务运动的催化,中国初步诞生了一批具有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们推崇西方文化,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西方列强经济、武力的刺激下,早期维新派宣扬“实业救国”论,强调振兴商务,维新派摒弃传统弃商、蔑商思想,重视提高商人地位,其思想宣传吸引了更多的地主、官僚投入兴办近代民族工商业。由此,受利益所趋,从事工商业人数剧增,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陈燕玲《早期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两种救国思想形成的各自原因。
(2)有学者认为“商战”思想其实已超出“商”的范畴,请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弛禁论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奉。不仅有人上书:“请令各直省普种罂粟花,使中原之鸦片益蕃,则外洋自无可居其之祸。”部分报刊也称禁烟思想“属于不察际会之巨变,未观中西大势,作茧自缚的愚蠢政策”。甲午战争后,部分有识之士提出“鸦片一日不绝,则立宪一日不成,而中国亦一日不可救……因为禁烟与国民体魄、国家财政皆息息相关”“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在民族独立、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指导下,一场有组织、有目的,以民族为单位的大规模群众禁烟运动逐渐拉开帷幕。

材料二   19世纪末,维新派徐勤等人发起成立了戒鸦片烟会;1905年,福州商务总会设立了去毒会,以辅助官府查缉贩运、销售、吸食烟土为宗旨。1910年,京师和天津相继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总会及其分会,以废弃中英之间有关鸦片贸易的条约,恢复中国禁烟主权为宗旨,并通过多次的上书请愿活动,最终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与英国政府迅速达成新的禁烟协议,展现了民间禁烟力量的锋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长年《晚清民间禁烟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间对待鸦片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民间的禁烟实践并予以简要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前期内阁的功能在于辅助皇帝批示和决策,由此节省皇帝处理政务的时间。明朝中后期,内阁运作模式日益复杂,其职权不仅限于执行,还监管六部。总体来说,内阁从初具雏形发展到鼎盛时期,在名义上始终只是一个辅助皇帝的工具,并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虽然内阁大臣与皇帝关系密切,却没有实权,这必然会引起诸多矛盾。例如,明朝中后期许多内阁臣子致仕启归,而皇帝不准,两者之间的冲突日益严峻。嘉靖年后,内阁成员评选、任用、去留等规定模糊,阁臣内斗也异常激烈。但是在皇帝厌政怠政之时,内阁大臣票拟功能表现出的意义非凡,内阁会通过“祖制与天意”来影响皇帝,劝诫皇帝不违祖命,造福百姓。

——摘编自周硕人《从明朝内阁制度看封建皇权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中拥有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讼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20世纪以来,政府议案更难被反对党修正或否决了,议会也被反对党戏称为“内阁的专用议事厅”。19世纪晚期以后,大臣们清楚地认识到议会选举胜利对于延续内阁任期的必要性,因此内阁更加重视对大选的操纵。经国王爱德华批准,授予内阁首脑“首相”的称号,并在法律上明确了首相与其他阁员之间的主从关系。首相在地位显著提高后,作为执政党党魁就不再被看作“同辈阁员之首”了。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内阁权力扩张的表现,并简析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内阁制度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运动,打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枪”。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五载,创办近代企业的同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开化。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洋务运动引进的“西学”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有着标志性意义。

----摘编自李登辉《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轼对于商鞅变法可以很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虽不否认,但认为这样的政策法令太过倾向于国家利益,民众却未必能得到多少实惠,特别是在变法初行阶段,会让民众不理解或超过其承受程度而产生怨怒与抵触;并且变法措施重利而轻义,推行峻法酷刑而弃用道德教化,“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苏轼进而在《商君功罪》一文中提出了“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的观点,认为追求富国强兵而没有很好顾及民众的舆情与实惠,即使夺取天下,也会很快丢失。

——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

材料二   秦自孝公以后至于始皇,相传六代,沿守着商君的法制,奖励耕战,勤俭建国,发愤图强;又加以得到地理上的形势,居高临下,俯瞰着东方六国,远交近攻,进行蚕食……因此,秦虽变法最迟,而却收到了最大的成功,变法以后仅仅一百三十年,在秦始皇的手里终于完成了统一全中国的大业,同时也完成了此后统治全中国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的大封建局面。

——摘编自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代序》


(1)据材料一,归纳苏轼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现实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郭沫若高度赞扬商鞅变法的理由。综合两则材料,概述影响历史解释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化、弘治年间,徽州“民鲜力田,而多货殖”,如:“许琏,歙县人,弘治、嘉靖年间客游淮扬徐泗之间”“黄崇德,歙县人,成化、嘉靖年间挟赀齐东……三晋关中人,推公为纲”“黄义刚,休宁人……少商木筏于杭浙、姑苏”。徽商多从事盐、典、木、茶四大行业,及墨、漆、油、纸等手工业品。成化五年(1469)“折色法”的推行,使商人不用再大费周折去边关输粮,只需要用银买盐,极大地削弱了陕、晋商人的优势,徽商很快成为两淮地区的第一大商帮。徽商发迹后,除以重资结纳地方、中央官员,以获得庇护外,还广置田宅,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并通过“捐纳”的方式攫取官位,以跻身士绅行列。此外,徽商多为弃学从商,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利”的义利观,经商之余也积极延师课子,在徽州兴办或者是修建书院,以至明清“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

——摘编自谢永平《明清徽商的兴起与东南城镇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晚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同时,全世界融为一体的市场格局日渐形成。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环境,徽商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内外因素的多重影响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摘编自刘灿华《近代徽商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徽商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徽商衰落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个海洋大国,但在古代未形成清晰完整的海权意识。清朝前期,被誉为“认识海疆形势第一人”的将军施琅认为,“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康熙帝囿于满汉大防,未有效关注。雍正帝一改明代弃守沿海岛屿政策,建立岛屿与海岸并重的全面防御体制。在此基础上,乾隆帝坚持海防重于通商的指导思想,将与西洋贸易由四口减为一口。鸦片战争后,一有识之士深感海防危机,萌发建立外海水军的近代国防思想。此外,他们还从海洋经济的角度提议海洋开发。

——摘编自王秀英《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西方所谓的“海权”理论源自早期殖民扩张,实质上是海上争霸理论,不适合中国国情。相对于“海权”,海防一词更符合中国“和而不同”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明代“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到新时代海防,体现了一脉相承的传统话语体系特质。当然,与传统海防观相比,现代海防的内涵也更丰富,海防职能、范围、难度,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联系更密切。海防力量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海防力量在维护国家海防安全时承担着其他军兵种所不能承担的相应任务。

——摘编自高新生《试论新时代海防观及现代海防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海防观念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海防观念形成的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子创立儒家的过程看,孔子的学说实际上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和“损益”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既继承和延续了原初的文化,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因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性。儒家学说推行的安家邦和忠孝之道的理念,不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在普通百姓眼里,也契合了长期以来坚固的血练心理和社会道德上的满足。这种积极、有为的思想立足现实,为此,后世儒家主动吸收其他学派合理的思想,也使儒学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二   宋代理学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了传统的礼治秩序。理学家在人伦关系中强制注入以“理”为依据的尊卑名分,使“礼”的权威性、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瑞认。理学家“明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无疑是对个体独立、自由的严重束缚。在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明清时代,理字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不过,理争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努力塑造理想人格,也不乏积极意义,中华民族塑成独特的文化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显然受到了理学的深刻影响。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等《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革命和改革都是对社会现状的变革。亨廷顿认为:“革命是剧烈的、根本性的、暴力的对国家内部价值观、社会神话、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行为和政策的变革。”改革则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有时它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运用这两种社会变革的手段,才有可能获得预想的结果。

——摘编自李晓丹《浅析革命与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历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