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在《中国伊朗编》中曾高度称赞中国人“采纳许多有用的外国植物以为己用,并把它们并入自己完整的农业系统中去”。

据记载:宋清间我国作物引种以高产、经济作物为主。棉花、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辣椒(等蔬菜)先后引入,成为广泛栽培的重要作物。我国作物布局缘此发生了重大变化,并由此加速了中国农业产业分化与农业商品化趋势。明清时期,果蔬栽培种类比宋元时期增加约一倍,我国现代作物、果蔬种类结构基本上在清代后期已经定型。宋清间人口数量又呈急剧增长态势,高产作物的引入对于缓解粮食供应矛盾、促进农业商品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谈谈你对外来作物在中国传播的认识。
2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3 . 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兴胡麋集之所。古城遗址出土了当时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反映了唐代(     
A.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
C.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D.外重内轻的局面形成
4 . 佛教传入中国后,提倡以行善积德为主要途径来追求佛法,这与中国文化中强调道德和仁爱的传统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中国宗法社会的特殊性及人们传统的思维观念影响,观音也由男变女,成了送子娘娘。这种情况反映了(       
A.中原文明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B.地理环境决定佛教的嬗变
C.佛教传入中国后背离基本教义
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
5 .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王守仁因忤宦官刘瑾而遭贬谪贵州龙场驿,从此开始了他20余年的书院讲学实践活动。王守仁逝世后,各地王门弟子或建书院,或立祠宇,或办讲舍,都以传播、弘扬师说为己任。王阳明及弟子的活动(     
A.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保存
C.开启了儒学世俗化进程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2023-07-07更新 | 18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6 .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雕”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     
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B.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C.佛道融合是文化的主流D.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2023-04-18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5大核心考点+50道高频选择题)(统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自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末期,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地域特征明显。然而,文化的一体化趋势不仅始终保持着,而且范围和程度也稳步地扩大和加深,直至秦汉帝国的建立。这说明中国文化(     
A.具有南北对立特征B.在发展中不断交融
C.深受社会形态影响D.从多元转变为一体
8 . 东晋时期,凉州僧人竺佛念翻译的《长阿含经》中有“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这样的句子。但查阅《长阿含经》的巴利文原版,发现这些句子是译者自己添加的,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已融入中国文化
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
9 .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的统一趋势
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
2023-08-17更新 | 1601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内乡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基础知识背默大赛历史试题
10 . 清代光绪年间,有士人作《柏林竹枝词》,描述柏林“女儿也具英雄气,斜日登临数战功”;《伦敦竹枝词》载“未知海防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日京竹枝词》云“樱花开到八重逑,春气成霞夹水流”。这些竹枝词作为直接论据,可用于研究(     
A.时人社会观念的变化B.洋务运动的原因
C.自然经济解体的趋势D.辛亥革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