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据此可知,黄宗羲
A.抨击君主专制B.认为分封强于郡县
C.主张工商皆本D.反对加强中央集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垦辟,较易开垦的荒地已经开垦耕种,乾隆时期鼓励农民进一步开垦边省和内地的山头地角及河滨溪畔。高产作物,特别是甘薯和玉米的普遍种植和推广,以致成为我国南北方广大劳动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康熙帝时任命新辅主持河务,历时六年,使黄河、淮河尽复故道,水患顿消。由于兴修了农田水利,并且采取了精耕细作,主要农作物的单位面积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清代前期棉花、烟草、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这不仅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十八世纪是内地农村定期集市发展的起点,也是南北海运(重新)繁荣的起点。城市的商人行会的增多和信贷组织(最初的钱庄和山西的票号)的出现,表明贸易的性质和范围都有了改变。这种私营贸易的增长也表明了商人在政府控制的盐务税之外正在积累和投放资本,要知道盐业是那时商人集中投资的目标。欧洲市场对中国的茶、丝和瓷器的需求又进一步刺激了国内贸易的商业化。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前中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中期商业繁荣发展的表现,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
3 . 如图所示为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胡旋舞》,胡旋舞是来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种舞蹈。该作品体现了(  )
A.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B.宗教思想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C.风格多样且壮丽欢腾的特色
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
A.戚继光抗倭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亲征噶尔丹D.雅克萨之战
5 . 清朝以“因俗而治”的政策治理边疆,并实行不同的行政体制。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在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此外还有土司制、乡姓制。这一政策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期以后,许多内阁重臣极力讨好有权势的宦官,如神宗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尽管权重位尊,但也向司礼太监冯保投“晚生”帖。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内阁地位下降B.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C.君主集权加强D.太监掌握决策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初,蒲松龄创作了《聊斋志异》,其通过大量篇幅描写的鬼、狐化人与人恋爱的离奇故事,反映出当时青年男女对婚姻自主的要求。这反映了
A.社会道德观念彻底崩塌B.清朝政府文化政策宽松
C.士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D.儒学的正统地位被动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世纪初,比利时传教士金尼阁等人募集大量装帧精美的书籍运往中国,史称“七千部西书入华”。这些书大部分被收藏在澳门,少部分运往中国内陆,其中部分书目被翻译成中文,这反映明清之际
作品作者主要内容
《建筑十书》(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原理
《数学札记》(荷兰)西蒙•施特芬近代数学和工程学
《矿冶全书》(德国)乔治•鲍尔近代采矿、冶金技术及管理方法
《天体运行论》(波兰)哥白尼近代天文学
A.实学思湖逐步兴起B.西方科技得到了认可
C.中学突破传统窠臼D.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9 . 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
(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经验。
10 . 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特定的历史印记,下列信息按历史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一牛挽犁、素纱禅衣、蔡侯纸、井渠法
文人画、应天府、心学、商业街
管仲相齐、布币、淬火工艺、魂断汨罗
《金刚经》、釉下彩绘、海上丝绸之路、坊市
A.④①③②B.③①④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