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2017-04-21更新 | 260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6届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2 . 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
A.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说明
A.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
B.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
C.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
D.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016-11-27更新 | 166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5 . 西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行宗法制度,然而血缘纽带在几代之后就会松弛和疏远,这在政治上带来的最主要的不利影响是
A.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
B.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C.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D.贵族普遍转化成为庶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       )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
2016-11-27更新 | 3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肇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D.世袭制和行省制
2016-11-18更新 | 126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美实验校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共叔叛逆后,共叔之子公孙滑请得卫师,行至半途,闻共叔见杀。遂逃奔卫,诉说伯父(郑庄公)杀弟囚母之事。卫恒公曰:“郑伯无道,当为公孙讨之。”遂兴师伐郑。从中可知
A.郑庄公穷凶极恶,没有仁义道德B.卫恒公伐郑之心早已有
C.分封制的削弱D.公孙滑请求卫国出兵的诉求合理
2020-03-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肇庆市德庆县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正统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专制制度的加强
D.科举制度的僵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