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礼记·礼运》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D.扩大了国家疆域
2020-05-13更新 | 11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模拟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这表明西周时期
A.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B.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
C.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D.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
2020-05-09更新 | 508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左传》记载,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毫,吾北土也。我们有什么近处的封地?这表明西周分封
A.有利于扩大周王统治区域B.抑制了分裂割据局面
C.使中国疆域范围基本确定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020-05-04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
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宗族权威日渐突出
2020-04-16更新 | 49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8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3-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夏商之际的“方国”名称来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称呼这些诸侯部落或国家,它们与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构成一种政治联盟关系,而西周在广阔的疆域内授土授民,既封且分。这表明
A.夏商实现了对方国的直接统治B.方国与夏商王朝政治关系平等
C.分封制增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D.分封制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旨在抑制地方诸侯势力B.削弱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D.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
8 . 春秋时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周王室势力衰微B.分封制濒于崩溃
C.诸侯与周天子地位相同D.诸侯势力强大
9 .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其弟周公摄政,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不久,管叔、蔡叔联合封于宋地的商王后代武庚作乱,被周公平定。这反映出
A.周初分封未改变松散的国家形式B.西周亟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C.叛乱导致分封制遭到严重的破坏D.分封制在不断地攻伐中日益完善
10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