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春秋战国对于旧的传统来说,无疑是一次彻底而无情的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当时的士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根据他们的主要倾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即逆时之士、隐逸之士与顺时之士。

逆时之士这是一群不合时宜的人,圈守着自己的理想,不肯与世浮沉,但他们所坚守的道最终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湮灭。
隐逸之士隐逸之士是超然的,他们既不像孔子那样卫道,也不像屈原那样哀叹,更不像进取之士那样为功名利禄而绞尽脑汁。他们对于现实是不满的,但能够坦然处之,保持自己的本性不失,与山水风云为伍,与天地相往来。隐士有两种,一种躬耕于田园,一种神游于天地。
顺时之士春秋战国的真正主角是一批顺应历史潮流的人物,他们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加重要,直到最后左右君主决策,决定国家存亡。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士中任选其一,举一人物并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下列政治主张对应的学派分别是(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A.儒家、法家、墨家、道家B.墨家、道家、儒家、法家
C.法家、儒家、墨家、道家D.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老子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韩非子言:“上无道揆,下无法守”。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流派
A.思想主张趋于统一B.富于社会批判精神
C.民本思想成为主流D.体现统治者的需求
2020-12-01更新 | 1050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1-22高二上·河南洛阳·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韩非子・孤愤》在谈到田氏代齐时称:“人主所以谓齐亡者,非地与城亡也,昌氏弗制,而田氏用(占有)之。”″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中指出:“权势不可以借人,上失其一,臣以为百故臣得借则力多(强大),力多则(朝廷)内外为用,则人主塞(蒙蔽)。”可见,韩非子认识到
A.君主强化权威的必要性B.士人阶层起的可能性
C.调和君臣关系的重要性D.构建官攻治的紧迫性
2021-12-18更新 | 704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轮巩固卷02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这一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先后拜大儒曾子和子夏为师,在楚国实行变法期间,他以身作则,忠实履行“信”“义”二字;荀子则认同法家加强君权的主张,其弟子李斯和韩非在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法家思想的发展。这种现象说明
A.法家思想源自于儒家B.战国时期儒法相互借鉴吸收
C.儒家和法家本质相同D.尊崇“信”“义”成为时代主流
8 . 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尚之"的思想;名家邓析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法家韩非子说"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时局变动促进社会思想多元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社会变革要求打破世袭特权D.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A.“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争频繁的乱世时期B.“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政治实践非常充分
C.“法治主义”是战国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D.这些“主义”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
A.强调趋时更新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D.阐释农本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