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核心在于无为B.强调要顺应自然
C.热衷于复古路径D.重视规则和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不少是源自先秦诸子百家。下列最能反映法家思想的是(     
A.郑人买履B.福祸相依C.舍生取义D.墨守成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申不害,战国时期思想家。他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孟子B.邹衍C.墨子D.韩非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一中的三个人物分别属于哪个学派?请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成就。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影响,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的是谁?在哪个国家变法?目的是什么?春秋战国各学派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请列举两种治国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适应这一时代变革需要的是
A.道法自然,为而治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021-03-09更新 | 3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历史兴趣小组这样形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的“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有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的“用财节,自养俭”;有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些思想分别代表的流派是(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道家、墨家、儒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儒家认为,君主统治的合法性表现在以“德”赢得民心,即君主务必要以德位兼备之身,行修齐治平之效:法家强调统治者要“循名责实、公正无私”:墨家认为,治国的贤人务必要量贤任事。这表明他们(     
A.思想体系一脉相承B.倡导贤人治国理念
C.迎合地主阶级需要D.呼吁重建社会秩序
2022-12-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据此可知,秦亡的主要教训是
A.秦二世违背秦始皇统治之道B.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C.郡县制不足以巩固统一局面D.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2022-06-29更新 | 25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