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②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尧舜禹禅让问题,孟子认为“昔行,舜荐禹于天,十年有七,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韩非认为“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二人认识不同主要源于各自
A.阶级立场B.政治思想C.历史视角D.史料选择
3 . 吕思勉说:“在战国时,诸家之说皆不行,只有法家之说,秦用之以并天下,已可说是切于时务的兴,而不切于时务的亡了。但时异势殊,则学问的切于实用与否,亦随之而变。天下统一,则需要与民休息,民生安定,则需要兴起教化。”据此可知
A.诸子学说始终是国家政治的附庸B.诸子以推动文化教育的繁荣为己任
C.时代变迁推动了诸子学说的演变D.百家争鸣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4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韩非子》说商贾的钱财,存放国外,可以亡国。这说明当时
A.国家政治黑暗B.官商勾结攫取高额利润
C.商业非常重要D.重农抑商迫使商人流亡他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申不害,战国时期思想家。他要求君主掌握生杀大权,强调君主在国家政权中的独裁地位,要求臣下绝对服从君主,即“尊君卑臣”。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最为接近的是
A.孟子B.邹衍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梁启超把春秋战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分别概括为“无治主义”“德治主义”“法治主义”等。下列选项中说法最准确的是
A.“无治主义”适用于战争频繁的乱世时期B.“德治主义”在战国时政治实践非常充分
C.“法治主义”是战国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D.这些“主义”都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趋势
8 . 社会救济是历代王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与社会救济主张无关的是
A.孔子“富而后教”B.孟子“民贵君轻”
C.墨子“兼爱交利”D.韩非“以法为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强调“克已复礼为仁”,主张“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反对在社会动荡时代的一切“僭越”。而韩非子则强调“然则今有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唐月《试论儒家、法冢、道家政治思想的斗争与融合》

材料二   在君臣关系方面,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是建立在礼义忠信的基础上的,而法家则认为君臣之间关系的最佳状况是臣子尽力,君收其利。而要做到这一步,君主不一定要有超众的才能,而要有相当的驭臣之术。为防止君轻臣重的现象发生,还提出“尚法而不尚贤”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得其时顺其势.频频取胜。商鞅变法所取得的成绩最为显著;孔工为鲁大司寇行摄相事,企图实施礼治但在“春秋无义战”的语境下却是逆时而治,最终无法推行,被人认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传承》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儒家与法家的主张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儒、法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命运及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29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