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2022-06-23更新 | 319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
2022-06-22更新 | 9429次组卷 | 72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韩非提醒君主,对小民不仅要以法治之,还要关注其疾苦,故曰:“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可见,韩非(       
A.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建议君主威德并施
C.认为行德治可长治久安D.深受儒家学说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孔子盛赞舜“恭己正南面”实现了“无为而治”。老子建议统治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商鞅则提出“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治国思想
A.核心在于无为B.强调要顺应自然
C.热衷于复古路径D.重视规则和秩序
5 . 荀子认为,“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韩非子则说,“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这反映了两人
A.代表阶级不同B.学术观点统一
C.政治立场各异D.理想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鞅认为“黄帝尧、舜诛而不怒……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荀子则说: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土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由此可见,当时他们
A.推崇复古的历史观B.反思周代政治体制
C.主张进行政治革新D.思想学说趋于一致
7 . 秦朝以后,儒家倾向于以礼义、宗法伦理来阻遏兼并,法家则多主张用刑罚、行政手段来打击兼并。这些主张
A.说明儒法思想逐渐趋同B.突出民本理念的重要性
C.适应传统社会发展需要D.利于强化对社会的控制
2022-05-07更新 | 36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荀子所提倡的理想社会就是由“礼”所维系的亲疏、贵贱、尊卑等分别有序、各安其位的社会,而韩非则主张依法统治,要打破儒家所讲究的分别有序的社会,要在国家内“一断于法”。由此可见,二人都
A.极力促进国家统一B.重视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C.积极推动社会改革D.致力于创建新的社会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生民”一词,在先秦时保留最多的是儒家典籍,而在同作为先秦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那里,“生民”政治思想对于构建他的政治思想体系是无所帮助,甚至和他的政治理念相冲突。两者对待“生民”态度的分歧
A.源于政治选择的差异B.反映出思想家所属阶层的不同
C.体现了文化间的对立D.表明先秦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这一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