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时曾两次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做法
A.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直接增加了人口数量D.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建立
2 .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度
2019-05-14更新 | 449次组卷 | 39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顽固地主张“法古”和“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不得照抄材料)

4 . 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
A.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B.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
C.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D.商鞅用强权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都发生在人类的“轴心时代”,两次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都有着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其在制度法理、公民资格、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这两次改革
A.确立了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基调
B.对于贵族特权的态度截然相反
C.都缩小了政治参与群体的规模
D.差异源于两人思想意识的差别
6 . 有史学家高度评价商鞅“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它使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堪称世界政治制度的“一项创举”。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商鞅变法
A.改变了权力逐级弱化的态势
B.巩固了法家文吏的政治地位
C.在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
D.改变了秦国国内的阶级结构
7 .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2016-12-12更新 | 425次组卷 | 30卷引用: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农耕经济的繁荣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2016-11-27更新 | 625次组卷 | 24卷引用: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从政治文明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深远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