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时代是一个“邪说横行,处士横议”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情形既是如此“无道”,自然总有许多“有心人”对这种时势生出种种的反动。“有心人”的“反动”反映出(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B.意识形态受社会变革的影响
C.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出现了一批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曾一日之内向齐王推荐了七位有才能的人,其死后,“诸弟子三千人为之缭绖”,其他稷下先生如孟子、邹衍、荀况、慎到等皆属名流,带徒人数也十分可观。由此可知,稷下学宫的办学(     
A.推动了社会转型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B.体现出诸子思想的互相融合
C.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和转变D.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2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3 . 墨子以“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为由,指出君主的当务之急是“将在于众贤而已”“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这一主张(     
A.体现了诸子思想的融会B.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C.认同了礼乐教化的功能D.强调了君主权威的重构
4 . 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A.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D.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战国时期,慎到重视“势”,强调君主权势;申不害重视“术”,强调政治权术,健全法制;商鞅重视“法”,强调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结合;韩非宣传“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这说明,四者(     
A.代表不同政治势力B.希望建立有序社会
C.反对诸侯争霸战争D.否定儒家德治思想
6 .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士的游离,带来了变化的可能,其中,《管子》中有一段很直接的描述:“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士”(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D.重建起以德治国的理论
2024-04-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中国古代史或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人”或“事”。(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准确,表述清晰)
8 . 下面是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的部分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反映出先秦时期(       
思想家思想主张
老子提出“以道莅天下……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以道治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
荀子主张“仁政”,实现“其耕者乐田,其战士安难,其百姓好法,其卿相调议”
韩非子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A.百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
C.士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D.士阶层垄断了思想文化
2024-04-20更新 | 20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孔子主张“器不雕伪”,在商业行为中要“审法度”;孟子反对商人“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荀子提出“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态(诚实)而无诈矣”。据此可知,先秦儒家(     
A.主张实现商业经营的法律化B.倡导实现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化
C.重视商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化D.积极推动政府经济行为市场化
2024-04-1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4·安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战国某思想家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人和禽兽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平民百姓丢弃它,君子却保存了它)。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这一言论(     
A.体现了儒家对人性的思考B.强调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
C.提出了以德治民为政策略D.迎合了大变革的时代需求
2024-04-17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