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7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据此可知该学派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24-04-17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孔子主张以仁为核心,人君修身治世,人臣尊君尽忠;荀子则倡导以“礼法”为核心,臣民都只能以君为规范,将“尊君”“忠君”极端化。从孔子到荀子,儒家思想的这种变化(     
A.迎合了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B.意在强化儒学的主流地位
C.反映了儒家与法家思想分歧D.脱离了孔子仁礼思想内核
2024-04-16更新 | 3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     
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
C.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
2024-04-11更新 | 50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认为:“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只是)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途)。”据此可知,六家“同归”表现为(     
A.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B.提出政治主张力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C.主张加强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D.对天地万物的本源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2024-04-10更新 | 51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论及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古代有学者指出:“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A.“相生相胜”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以吏为师”D.“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024-04-10更新 | 277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商君书·定分》中载:“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名分定,则大诈贞信,民皆愿悫,而各自治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这说明名分(       
A.是维护秩序的手段B.完整诠释了儒家思想
C.固化了社会的等级D.揭示了天地万物关系
2024-04-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战国时期,堂谿公对韩非子说:“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回应:“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这体现了(     
A.先秦儒法之争的实质B.原始民主尚有遗存
C.改革家的大无畏精神D.法家学说得到重视
2024-04-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原创模拟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韩非子之所以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不单单是他将三家的法、术、势进行了综合,更为关键的是,韩非子以国家治理中的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人性的基础上,韩非子不是以哲学家的身份来研究人性。因此,他的人性分析并不是在道德层面进行简单善恶的区分,而是将人看成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的个体,进而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韩非子认为:多数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具有经济性的特征,即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有目的性,而这个目的的深层动力就是获得利益,或者得到最大的补偿。这个目的也决定了人们思考和行为方式。这和20世纪初西方古典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基本是一致的。

基于此,韩非子主张:“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予百姓者也”、“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摘编自李宏亮《韩非子治国理论的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思想主张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荀子主张隆礼重教,以礼教为主;但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说是其学说的基本纲领。荀子的政治思想学说(     
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B.丧失了儒家基本立场
C.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趋同于法家理论取向

10 . 《孟子·梁惠王上》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       

A.轻徭薄赋B.礼乐仁政C.以民为本D.重农抑商
2024-04-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