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
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
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2019-12-04更新 | 62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46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思想家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道家、墨家
C.道家、儒家D.儒家、法家
2021-05-08更新 | 230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A.孟子和韩非子B.老子和韩非子C.孔子和老子D.孔子和墨子
2020-01-01更新 | 436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12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材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故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第六》


(1)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韩非子提出这种主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中国法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从氏族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社会的一种力量。……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的推行和宗法思想的流行,提供了丰润而厚实的土壤。宗族—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并不排斥法。孔子倡导“礼治”,但也讲“齐之以刑”,“宽猛相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都公布有“法典”,也曾出现过许多执法严明的官吏。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法不过是一种作用有限的工具。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宗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长期存在,人们的法权观念极为淡薄,法律关系也比较单纯,民事法律关系很不发达,民事纠纷的调整以道德伦理为尚,强调调解;“重德轻刑,重义轻利”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又一特点。

——摘编自游绍尹《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2)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16届河北石家庄高三上期质检(一)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习式语言风格”。“习式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善于引用经典,其中引用的古文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治大国若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些古文分别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道家、墨家B.道家、法家、儒家、墨家
C.墨家、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2019-08-09更新 | 1811次组卷 | 7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A.人情关系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D.礼仪秩序
2020-02-20更新 | 132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3届江苏省苏州五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2018-11-07更新 | 5057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