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战国策》载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鬻(指土地有封赐而无交易)”的原则。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

(1)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

2016-12-12更新 | 176次组卷 | 6卷引用:2015届山东淄博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商鞅变法措施中与“家给人足”局面的出现无关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重农抑商
C.为田开阡陌封疆D.奖励耕织
4 .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
A.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B.汉代农民税赋较轻
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
6 . 《左传·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493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A.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D.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7 . 《管子·乘马篇》中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与文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  )
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
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
8 . 毛泽东在读《二十四史》时说:“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福民”作用(   )
A.连坐法统治人民B.“燔诗书而明法令”
C.建立县制D.废井田、开阡陌
9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材料反映甘龙的政治态度是
A.趋时而变
B.因循守旧
C.努力进取
D.无为而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