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潮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上层建筑变革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022-03-2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巴东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治国能转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摘自《商君书》


(1)依据材料一中图1和图2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新现象对当时的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
(2)比较材料二图3和材料三两则材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的经济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2-03-0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2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上层建筑变革、变法成为湖流。…各国变法,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富国、强兵与君主集权。

——摘编自萧平汉《战国变法运动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材料三   儒学在形成后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变,……这些形态使儒学道应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具有了不同的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这种调整与变化的思想资源又从何而来?就在于儒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就是“承传创新”。

董仲舒主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提出“德教”,认为“天任德不任刑”,主张教化;在义利观方面,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熹以“理”或“天理”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主张“格物致知”;编著《四书章句集注》,重新解释四书;提倡幼儿儒学教育,编撰《童蒙须知》等儒学启蒙著作。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提出“工商皆本”“重定天下之赋”;思想来源多方面,如《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上层建筑变革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儒学发展“承传创新”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7-16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鞅在秦国推行“废井田,开阡陌”的改革,见下图,以下关于该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变法体现了秦国“以商求富”治国方略②变法的施行得益于铁犁牛耕生产工具的进步③变法使秦国实力大增,为统一全国提供了条件④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生产关系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现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而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苏轼《商君功罪》

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青了“得人者兴”“特德者昌”等治国要领。

——司马迁《商君列传》

材料三 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日:“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政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秦策第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秦人不怜”。
2021-05-1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读下图《战国形势图》,公元前350年,商鞅以“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劝服秦孝公迁都城雍至咸阳。秦国迁都之举意在
A.控制东西交通B.减少变法阻力
C.实现东向扩张战略D.躲避匈奴军事威胁
2021-05-05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班固《汉书·食货志》


(1)从材料一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提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2)据材料一图二中的牛耕图,史学家一般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2021-02-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是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
A.土地私有,农商并重B.保护农民,限制贵族
C.推行县制,什伍连坐D.奖励耕织,抑制商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