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②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

——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三   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觉地、坚定地、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改革。它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进步的时代潮流,加速鲜卑族迈入先进文明经济和文化体系的步伐,并对消除民族隔阂和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灿烂的文明,作出重大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能成功的原因。
2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角度春秋改革战国变法
背景政治上:
____衰微,礼崩乐坏
___________制遭到破坏
(3)国家分裂,列国纷争,争霸、兼并战争激烈;
经济上:
(1)铁犁牛耕→_______发展,______逐步瓦解
(2)新兴____阶级和自耕农兴起,士阶层崛起为各诸侯国所用;
思想上:
百家争鸣,诸子学说(以______思想为主)为各国改革变法提供思想武器
主要变革⑴齐国管仲改革(齐桓公改革)
⑵晋文公改革
⑶楚庄王改革
⑷吴王阖闾改革
⑸越王勾践改革
⑴燕国乐毅改革
⑵齐国邹忌改革
⑶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⑷韩国申不害改革
⑸魏国李悝变法
⑹楚国吴起变法
⑺秦国商鞅变法
作用意义⑴政治上:
①稳定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②实现富国强兵,增强国力,为争霸奠基(创造条件);
⑵经济上:
①增加国君收入;
②调整生产关系,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⑴政治上:
①革除弊政,巩固统治
②实现_______,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③打击旧贵族,加强________
④顺应历史潮流,促进社会变革与转型(____制向______制过渡);
⑵经济上,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⑶文化上,往往实行文化高压政策;
⑷其他:法治精神,凝聚和激发社会创造力,为统一
奠基,等等

2022-12-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笔记02先秦文明:东周列国、春秋战国-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末复习必备笔记(统编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材料二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宪问》:“一匡天下”
《墨子》:“一同天下”
《孟子》:(天下)“定于一”
《荀子》:“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

材料二   这一制度创始于商鞅变法之时,当时大约有十几个爵级。爵级上附丽着各种特权,如授予田宅、赎罪减刑等;还可享受多种与平民不同的礼遇,比如爵高一级,坟头就可以多种一棵树之类,依商鞅之法,即使出身贫贱,只要斩获一个敌方军官的首级,君主就赐爵一级;斩获两个,君主就赐爵两级,所以关东诸国称秦为“尚首功之国”,按照商鞅的规定,即令是宗室成员,如果没有军功,也要从宗室名籍中除名。

——据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中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该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实行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商鞅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一家作奸犯法,别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发,就要同罪连坐。旅客必须有凭证才能留宿客舍。收留没有凭证的旅客,客舍主人要问罪。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步过六尺者有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的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否则要加倍出赋税。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商人必须向官府登记各种奴隶(厮、舆、徒、童)的名字和数目,以便官府摊派徭役;提高市上酒肉税额——税额比成本高十倍;加重关卡和市场上的商品税,不准私自贩卖粮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经济变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经济变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王者刑九赏一,强国刑七赏三,削国刑五赏五。

——《商君书·去强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法治主张,并指出其反映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金且,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日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2022-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夏朝,便有了连坐制的雏形。据《尚书》记载,被后人称颂为贤君的夏启和商汤在出征之前的训词中威胁部下,警告他们如果在战争中不听从命令,就会将犯者连同其子一并处死,这是族刑在立法上最早的记载。到了秦国商鞅变法时期,商鞅主持建立了一套更加严密的“连坐制”。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正是连坐制度将秦国打造成部了一个绝对掌控在君主手中的社会,国家意志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商鞅设定的法律如同文一只大网,把整个社会牢牢罩住。连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伴整个封建文明始终,共同调整维护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朱永昌《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等


(1)概括商鞅推行什伍连坐制的背景。
(2)指出商鞅推行的什伍连坐制的特点。
2022-02-12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思考)
(3)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
2021-11-17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借鉴齐国量制,制成了商鞅铜方升,是目前所见最早“以度审容”(即以尺寸定容积)的标准量器。铜方升由商鞅于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监制颁发,为青铜铸制,呈长方形,有短柄。商鞅铜方升不仅镌刻了制造年代,更重要的是铭刻了长、宽、高尺寸,通过测量不仅能确知战国时秦国一升的标准值,同时还能得到一尺的长度约合今23.1厘米,因此成为我国度量衡史上极为重要的标尺。铜方升研制成功后,商鞅亲自督造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具,分发到全国各地,定期检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时仍以商鞅所造量器为标准量器,有的在商鞅铜方升底部直接加刻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

——摘编自赵文斌《古代三次变法与度量衡发展》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度量衡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2021-05-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孝公三年(前359年)颁布《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通过加倍征收赋税来强制推行以一夫一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构成的小家庭,同时也使原本束缚力就不强的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被荡涤。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再次颁布的《分户令》更为严厉:“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父与子、兄与弟在同一房屋内居住均属违法行为,并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即使父母健在,儿子也可依法从父母处取得一份家产,一改过去在家族财产继承方面只有嫡长子才能享有继承权的状况。通过析分民户,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成为秦国社会最小的组成单位。商鞅在谈及治秦策略时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摘编自高士荣《秦国商鞅变法中<分户令>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行《分异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推行《分异令》的意义。
2021-04-1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