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礼制、自强的价值观念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无为、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社会,留下了尚贤、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 . 法家认为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自为心”。历来强调“立公去私”“令尊于君”的法治观,强调赏善罚恶,主张用法来惩奸除恶,如韩非子就曾主张“必明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等。法家的这些主张(     
A.构建了完整的法治理论B.否定了人性的正常需求
C.顺应了政治变革的趋势D.推动了争霸时代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主张以德治国B.批判商周腐败问题C.提倡社会改革D.关注社会秩序问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君者,民之原(源)也。原(源)清则流清,原(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材料四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1)依据四则材料,依次回答材料中涉及哪些先秦时期的思想流派,并概括出他们的治国主张。
(2)战国时期,秦国推崇哪一家的学说?据史料及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2023-10-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衢名而贵实法者,宽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

材料二   “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司马迁“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针对这两个学派而概括的;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其十大主张每一个几乎都是直接针对着儒家的,而孟子和荀子也都把墨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论敌;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已。”……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名法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所代言的阶级。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所呈现的显著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的角度阐述这一局面形成的重要历史意义。
2023-10-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风俗是一种被模式化的社会生活方式。《诗经.周南.关雎》倡导“美教化,移风俗”:《庄子●秋水》提出“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徒”:《商君书.算地》中云“故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可见三者都主张(     
A.重视风俗,顺俗行事B.道德教化,移风易俗
C.观俗立法,察国事本D.以俗观政,政俗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主张为政以德的礼仪派”“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主张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兼爱的反战派”。下列正确对应该描述的是(     
A.儒、道、法、墨B.儒、墨、法、道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孟子和墨子所讲的“义”的相关解释。据此可知,二者都(     
人物相关解释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认为“义”所代表的道德价值高于自己的自然生命
墨子“天志"有如轮人之规,匠人之矩,而“义果自天出矣”。认为“义”是衡量天下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
A.推崇“义”的价值B.以"义"划分社会等级
C.主张以"义"谋利D.将“义”作为人的美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老子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此后韩非子主张“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据此可推知(     
A.道法思想相互融合B.道法思想传承关系
C.道法思想日益趋同D.道法思想存在差异
2023-03-2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法家思想起源于儒家,但商鞅在《商君书·靳令》中,将“非兵”“羞战”与仁义、礼乐等合称为“六虱”,认为“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据此可知(     
A.战争是国家富强的必要手段B.商鞅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D.霸道思想受到各国推崇
2023-03-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