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7 道试题
1 . 先秦有思想家提出:“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根据材料判断,该思想家认为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统治者
A.倡导“为政以德”
B.未以“道”治国
C.推行“法无不为”
D.主张“人性本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提出“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这位思想家属于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2018-04-12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一百家争鸣
3 . “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
A.孔子的“仁”学思想B.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C.老子的辩证法思想D.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
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孔子注意关注民生幸福
B.孔子主张“诚信”经营,发展经济
C.孔子的思想由儒家变成了法家
D.当时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6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中和,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7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慷慨是挥霍与吝啬的中庸。”——亚里士多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材料体现的都是一种中庸思想B.两人都反对过和不及,认为要恰到好处
C.孔子主张两者兼备,亚里士多德反对两端而取中间D.两者的中庸思想如出一辙
2018-02-2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四第二单元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同步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济宁是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直到今天还对世界产生着广泛深远的影响。2007年12月30日,日本首相福田到曲阜参观,并欣然题词“温故创新”。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准确的是
A.孔子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仁”与“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
C.孔子思想适应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孔子思想在战国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论语·颜渊第十二》载: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B.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C.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10 .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由此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
A.教育培养美德的重要作用B.价值取向完全取决于智慧
C.人文精神高于神灵的价值D.美德与智慧间的内在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