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具有地域特征,如图是战国时期思想学派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学说与图中地域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治道不法古B.亲亲而仁民C.绝圣而弃智D.尚贤且尚同
2020-07-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0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有恒产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管子提出“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韩非子认为“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学者们意在强调
A.国家应当保护人民私有财产B.君主克制私欲方能争取民心
C.贫富差距悬殊影响统治秩序D.百姓富足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某先秦思想家提出:“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国法不可失,而所治非一人也。故有术之君,不随适然之善,而行必然之道。”他可能是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
5 . 韩非子在《显学》中说:“孔、墨之后,儒分八家,墨离为三。”又在《五蠹》中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意在
A.指出儒墨没有统一的思想B.否定儒墨的思想主张
C.强调法家更适合统治需要D.阐释社会发展的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
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伯里克利宣称:“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官员必须依法行事,一旦触犯法律,便要受到惩处。位高权重的伯里克利在首席将军任上就曾被控渎职而受到法庭审判,并被处以罚金。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对两者的观点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主张法律的平等性B.两者都主张法律的普遍性
C.两者的法律本质完全相同D.两者都主张重视法治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韩非子认为君臣关系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买卖关系,这一观点意在
A.宣扬加强君主集权B.恢复贵族等级秩序
C.重建政治统治秩序D.批驳墨家兼爱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韩非主张“法治”,否定礼治,但在韩非的理论体系中并非没有“礼”的地位,他曾说“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显然他的“礼”与当时儒家的“礼”有所不同,主要侧重于(       )
A.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B.符合儒家克己复礼的主张
C.礼要符合“人主”(君主)的需要D.春秋战国时已经礼崩乐坏
10 . “五福”最初出自上古记言散文《尚书·周书·洪范》,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即寿、富、康宁、修好德、考终命。然而《韩非子·解老》却称:“全寿富贵之谓福。”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当时
A.小农生活条件的改善B.贵族政治体制被破坏
C.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D.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