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夏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
B.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
C.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
D.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
2022-05-02更新 | 398次组卷 | 48卷引用:2020届东北三省四市城市联考高三质量监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哈尔滨版)
2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商鞅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主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
B.三者立论相同,都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C.三者立论互异,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为考虑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墨子·尚贤》中说:“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这反映了墨子
A.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尚贤B.反对宗法世卿世禄制度
C.代表下层手工业者利益D.强调构建政治和谐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  )
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17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描绘了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绚丽画卷。下列言论与“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主张属同一学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
6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8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八一路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孟子主张“政在得民”,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9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
2020-10-12更新 | 546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7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


(1)指出材料一中两人对“贤”的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结合商鞅变法,说明材料二反映的选贤任能主张有何意义。
2019-12-04更新 | 621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