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汉高帝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里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材料中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度D.皇位世袭制
2021-04-1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中央专制集权的国家,这些措施包括
A.皇帝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三公九卿制
2021-04-13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具有原始民主色彩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皇权受到相权制约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B.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2022-03-22更新 | 304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2022-11-26更新 | 105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帝)”这种局面开始于
A.夏启B.周武王C.秦始皇D.明太祖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材料二:商鞅变法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3)提取材料三中图一至三三幅图片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021-01-15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新盈中学职业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避讳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阴历一月古时叫“正月”,这是因为古代的天子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政”(同“正”),称帝后把“正月”改称“端月”。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B.文化丰富多元C.小农经济发达D.郡县制度形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上B.相权独大C.三公九卿D.首推郡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