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义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的目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据此可知,汉初宰相的这一转变有利于
A.巩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B.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
C.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
D.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汉末兼并战争中,曹操因控制了汉献帝,使舆论大多倒向他这一边。如袁绍举兵攻曹操时,其谋士沮授认为:“曹操是兴义兵、奉天子顺义而为,袁绍攻曹乃是‘兴无名之师’的不义之举。”这反映出当时
A.曹操是传统文化捍卫者
B.兼并战争不得人心
C.儒家君臣伦理影响力强
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以上变化反映了(  )
A.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
B.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的征派
C.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
D.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下表著作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汉朝
时代与著作
西汉《春秋繁露》等10部971179016121237359574918522
东汉《汉书》等10部8221720206215405396431675606

A.社会等级秩序固定化
B.孝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核心
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讲究礼义成为重要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后汉书·陈定传》中记载:颍川(今属河南)名士陈定的子孙们都很孝敬老人,其中陈纪最出名。豫州刺史知道了这个孝子的事迹,便向朝廷禀报,获得批准,豫州刺史将陈纪形象作为活教材绘于郡县繁华的街衢之中,于是就有了“图像百城,以厉风俗”的说法。朝廷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君主以德治国
B.加强社会道德教化
C.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D.维护封建纲常秩序
2019-10-08更新 | 735次组卷 | 20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7 . 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D.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2019-07-18更新 | 1865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019-06-08更新 | 14927次组卷 | 208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史官班固认为长安的山河天险孕育了秦朝的暴政・西汉建都长安只是权宣之计・而东汉都城洛阳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定都于此接续了正统,迎来了太平盛世班固的这一认识反映出
A.秦朝暴政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B.西汉时的主流思想得到延续
C.都城选址不当威胁了西汉统治
D.东汉意图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10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019-01-30更新 | 8419次组卷 | 145卷引用:2015届辽宁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