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汉代有一案件:“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该如何裁决甲呢?董仲舒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据此论,皇帝最终宽释了甲。材料主要反映出
A.儒生干政B.儒家约束皇权C.儒术独尊D.儒学影响司法
2020-09-10更新 | 597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从材料中可以得知
A.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C.隋唐以后的科举取士
D.诸子百家在汉武帝时期依旧十分活跃,并得到汉武帝的择其善而用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这一规定
A.体现了以礼入法B.反映了兼爱思想
C.加强了法律权威D.终止了严刑峻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学者唐晏在《两汉三国学案》中指出:“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诉讼、辄引经义以决之。”由此可知,汉代儒学
A.背离了先秦儒学的宗旨B.推动了政治道德化进程
C.否定了法家的功利思想D.实现了世俗化和社会化
2020-07-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示范高中(四平一中、梅河口五中、白城一中等)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5 . 东汉以后,壁画渐由京师宫廷将及到地方官府和学校,壁画取材广泛。其中涉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多是先贤圣母、孝子烈女、义士侠客。这说明
A.壁画开始与道德教化结合B.壁画已经丧失装饰功能,
C.绘画深受社会价值观影响D.地方豪强主导艺术审美
2020-05-15更新 | 3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6 . 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020-05-08更新 | 10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7 . 汉代传承儒家经典出现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政治家,六经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主要原因是它
A.反映了儒生改变地位的愿望B.适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D.提倡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地方日历中曾提到: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的运势。如果第一天晴,鸡就会生长发育良好:如果是阴天,则会有病灾。以此类推,第七八两天的天气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材料反映了
A.传统农学与天文学结合B.传统历法蕴含人文主义
C.天文学发展陷入了停滞D.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深远
9 . 史学家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它却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材料主要表明
A.儒学与政权实现了结合B.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C.儒学的政治色彩渐浓D.儒学便于巩固封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在全国设立了十三个州,其中有十一个州的名称沿用了《尚书》《周礼》中的古州名。这说明了汉代
A.监察体制走向成熟B.儒学的地位在上升
C.地方行政区划变化D.皇权专制得以现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