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儒生最初只是传承礼乐诗书的民间学者,不少人入仕居官后,面对兵刑钱谷的日常政务,开始努力学习律令;同时,精通法律的文吏为求仕途发展而转习儒学的情况也与日俱增。一种以学者兼官僚为主体的“士大夫政治”由此奠基。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明
3 . 东汉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这种思想
A.体现了儒道佛要义逐渐融合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
C.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D.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处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四书”“五经”的流传
2020-01-13更新 | 15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2014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6 . 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2019-12-28更新 | 1721次组卷 | 4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B.秦国C.秦朝D.汉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后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政府文化政策的调整
B.儒家思想的自我调整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
9 . 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据此可知当时
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
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
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
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
2019-11-08更新 | 810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宗规定:“进士须通经义,遵周孔之礼。”宋代在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比最大,其次是珠江流域,再次是黄河流域。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懊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 为什么要独尊一家呢?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这是秦始皇就已经意识到的。而且,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儒学,为什么就合适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儒家则不同,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也就是说,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人民能够接受。人民能接受,政权就稳固。君主和人民都满意,就双赢。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

——摘编自《易中天中华史》第八卷《汉武的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独尊儒术”的原因,并指出有何影响。
2019-11-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