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所示为秦汉时期有关“博士”的简介。表中信息反映出
时代主要职能
秦朝至汉初掌管天下(百家)文献,为皇帝充当顾问
汉武帝以后整理并教授儒家经典,主持太学工作,旁听政务会议

A.秦朝文化制度遭到废弃B.儒学吸收百家思想成为正统
C.儒家的政治影响力增强D.百家争鸣开始进入总结阶段
2021-05-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统计如下:
齐鲁儒学学者占比
《史记·儒林传》71.79%
《汉书·儒林传》45.60%
《后汉书·儒林传》36.36%
这种变化表明
A.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B.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
C.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
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
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经学逐渐成为两汉学术的中心,士人趋之若鹜,他们沉溺于对儒家经典经文细枝末节的考证,甚至在解经过程中互相诡诘……专注细枝末节的烦琐注释。据此可推知当时(     )
A.士人对经学的研究能力增强B.儒学在自身发展中出现危机
C.儒学逐渐与现实的需要结合D.士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A.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B.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D.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2021-04-09更新 | 114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传入
2021-03-23更新 | 249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5届湖北仙桃市第八中学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这一历史现象有利于
A.彰显法律的公平公正B.完善儒学理论体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D.审判断案有法可依
2021-02-2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自汉武帝开始,社会上更是把攻读儒学作为谋取官职的一种“终南捷径”。这一现象
A.表明其他学术流派逐渐消失B.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促进了国家教育体系的形成D.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机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战国刚结束的秦朝初年,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摘自百度百科词条《焚书坑儒》

材料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据材料二、三,概括秦汉为实现思想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影响的不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根据《汉书》记载,张汤、桑弘羊等法家人物也受到重用。这体现了汉朝
A.思想统一不足以巩固政权B.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名存实亡
C.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D.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