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西周宗法制下唯大宗才能传宗继统,宗子与庶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的本质都
A.体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B.为传宗继统披上神秘色彩
C.强调政治统治的合法性D.根植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凡郡国设立的学校称学,县邑道设立的称校,每一学或一校各置经师一人。凡乡立的学校称庠,凡聚立的称序,每一庠或一序,各置孝经师一人。这些学校的设立
A.推动了太学的建立B.促进了儒学的传播
C.巩固了九品中正制D.完善了私学教育体系
3 . 改造儒家思想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是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两汉时期,对人祖的崇拜和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主要内容,厚葬之风终汉一代都极为炽热,“生不极养,死乃重丧”成为风俗的流弊,如“京师贵戚…或至金缕玉匣,多埋珍宝”。这一现象反映出汉代
A.儒家思想影响增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僭越礼制现象严重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所示为汉武帝继位后采取的部分措施。这些措施
领域措施
政治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思想将崇尚积极作为的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罢黜主张“无为而治”的官吏
经济将铸币、煮盐、冶铁等行业纳入国家统一经营,设均输官,掌管全国各地物资的调配
外交派张骞远赴中亚,与西域各国结好
A.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变B.从根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
C.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D.缓和了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这一时代起,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文中的“这一时代”开始于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武帝D.唐太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中期后,一遇到重大灾害,皇帝往往主动要求官员大胆批评自己的施政方针,官员则响应号召,上书揭露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这些批评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皇帝生活作风问题、皇帝用人问题和内外政策问题。这种现象在当时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表明君权受到了严重制约
C.助长了地方割据势力D.深受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尊君”"和“重民”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体两翼,而体现儒家民本主义的精辟词语“爱民”“重民”"“恤民”则常被后世引述。这说明
A.儒家思想可以制约绝对君权B.儒家推崇明君但反对尊君
C.民本思想符合政治统治需求D.民本主义与皇权政治对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东汉末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太学领袖郭泰、贾伟节率领太学生以弘明善恶,匡正时弊为宗旨开“清议”之风,扬清激浊,褒贬朝臣,一时之间致使“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而不敢登太学之门。这说明汉代太学
A.体现了独尊儒学的国家政策B.以参政议政为主要职能
C.改变了东汉晚期的政治生态D.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