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2024-01-29更新 | 169次组卷 | 6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反映中国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而采取的政策。符合该漫画主旨政策是(     
A.“无为而治”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隆礼重法”D.“为政以德”
2023-10-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农民流离失所,甚至自卖为奴;投机商乘机哄抬物价,民不聊生。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焚书坑儒D.独尊儒术
4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华冲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初年,百废待兴,政府下令禁止杀牛、盗牛,以保障农业生产;汉景帝时,把秦时17岁服徭役,改为20岁始服徭役;诏令诸侯王丧葬,包括开掘墓坊、修治陵墓及送彝等事,征用民役不得超过300人;到汉武帝时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西汉初年的这些做法(     
A.消除了秦朝制度影响B.践行了与民休息政策
C.促进了小农经济产生D.削弱了诸侯割据势力
6 . 高祖二年,在县、乡设置三老以掌教化;惠帝在全国推行孝悌力田复其身的政策:文帝专门为《孝经》设立博士。《孝经》规定皇帝必须“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诸侯要“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庶民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这说明(  )
A.汉初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B.西汉治国思想的成熟
C.汉初治国思想出现一定调整D.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2023-01-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第一中学、昆山中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7 .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尖锐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恢复礼法、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由此可见,汉朝(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C.否定了秦朝的政治制度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
2022-12-26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分封制时代诸侯有“国”,大夫有“家”,一般平民附属于贵族的“国”或“家”。但是最迟在汉初,喜欢儒术的辕固生曾讥笑老子的学说为“家人言”,意思是平民俚俗之言。这种变化是因为(     
A.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B.宗法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C.道家学说趋向于平民化D.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9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汉初(       
A.推行郡国并行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D.颁布“推恩令”
2022-12-10更新 | 38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西汉初期,经济非常萧条,史书记载:“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这主要得益于汉初(     
A.推行郡国并行B.强化中央集权C.实施盐铁官营D.践行黄老之学
2022-11-2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