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2023-11-14更新 | 329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2届高三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贾谊认为,华、夷既自成一体又有明确的上下之分,汉朝天子为“首”,蛮夷戎狄则是“足”,对于初步实现了“天下一统”的汉王朝而言,只有“首足具备”“华夷一体”且“上下有别”,才称得上完整意义的“中国”。这一认识(     
A.表明中央集权制开始确立B.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实现
C.继承发展了董仲舒的思想D.有利于促进民族的交融
2023-10-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汉初(       
A.推行郡国并行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D.颁布“推恩令”
2022-12-10更新 | 38次组卷 | 34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西专用)0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初,利用“三老”的率众作用“导民以善”稳定局势,做出以“三老”为“民之师”暂替“以吏为师”的政策性调整。后来,文帝、景帝虽重提“以吏为师”,这时的“吏”已远不同于秦代纯粹的主法之吏,而强调廉吏为民表率,倡导官吏在地方行政治理的同时亦参与教化。汉代这些措施意在(     )
A.肃清秦朝体制残存的影响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构建天下一家的社会秩序D.削弱地方官吏职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6 . 齐地人口众多又有盐铁之利,公元前203年,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1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刘邦庶长子刘肥受封齐王,定都临淄。汉初封国的演变(     
A.扩大了朝廷直接管辖的范围B.客观上利于中央渐进式集权
C.保证了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D.进一步完善了分封宗法制度
7 .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思想(     
A.法家思想B.墨家思想C.儒家思想D.道家思想
2022-11-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十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国君之姓地理位置诸侯国国君之姓地理位置
今山西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北部今河南南部
今山东南部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之国五十三。

——《荀子》

材料三: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 统一构成威胁。汉文帝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汉景帝又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用战争方式平息了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 淄川等七国的叛乱。

——《读史笔记》


(1)根据材料一、二中归纳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所引发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文帝与景帝用什么方法 解决之?最终哪位皇帝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和文帝、景帝的方法有何不同?
2022-10-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坚持“无为而治”。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汉文帝废除了秦朝的连坐制,将几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改以笞刑代替,景帝又减少了笞刑数目。在边境地区,汉文帝与匈奴继续实行“和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快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院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之治”形成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汉武帝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初,连年战乱使生严力道到极大的破坏,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同时,统治者从秦代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对于思想意识不能强行干预、控制,否则会适得其反。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自汉朝建立到汉武帝登基的近70年间,宫学长时间只招收很少的学生,“孝惠、高后时(汉惠帝在位时),公卿皆武力功....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私学则获得了蓬勃发展。名儒讲经蔚为大观,百家之学亦有所传承,如严君平“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到东汉时,薛汉“世习《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孙期“以《京氏易》传授生徒”;郭躬传父业,明法律,“讲授徒众常数百人”;杨伦前后三次被朝廷征召,“皆以直谏不合”而去职,团门讲授,门徒常千余人。有的私学甚至能够“车马填街”,“所居成市”,门徒遍及全国各地。

——摘编自范锋剑《两汉私学教育及其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两汉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时期私学教育发展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