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
C.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D.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
2 . 江村大墓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驾崩于未央宫,群臣遵其遗诏葬于霸陵,但霸陵的具体位置并不确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元代学者骆天骧在《类编长安志》认为:“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个说法一直被后世沿用。但是,2011年考古专家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了其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在距离凤凰嘴2000米的地方,考古专家发现了该墓平面为“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考古专家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下图:


江村大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了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器和铁器数量较少器较小,与史载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铜印章刻有“车府”“器府”“中司空印”等隶书文字,表明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这样的官署、府库大约有100多个,领导这些官署的一定是皇帝级别的墓主人。据此,江村大墓最终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西汉十一座帝陵名位问题全部解决。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2-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事迹,封建者,必私其土,列候骄盈…周之失在于制,不在于政。秦之事迹,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不在于制”中的“制”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地方治理方面“秦制”比“周制”有何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说明汉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采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2-11-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代,“群臣上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日章,二日奏,三日表,四日驳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且规定不同事务的上奏文种,均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这一做法表明,汉代(     
A.重视规范行政运行B.实施权力制衡机制
C.行政效果明显提升D.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帝即位之际问题很多,如臣重君轻、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汉文帝采取了柔缓、德孝和刑威思想治理国家。在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他鼓励老百姓勤劳耕作,采取了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和宽简行政、平狱缓刑的措施,凡事尽量做到温和、宽厚,以柔缓思想治国。同时,他不仅要求人们在言行方面服从统治,而且要在内心顺服。于是,他增强人们的德孝意识,让人们对“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了适应统治需要,汉文帝用武力维持了较好的社会秩序,实现了国家安定,有效保障了其治国政策的顺利推行。三种思想和实践相互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汉文帝仁君形象和西汉文景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世霞《汉文帝治国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汉文帝的治国思想特点与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治国思想的历史影响。
2022-07-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某学者认为,西汉建立之初,为吸取秦亡的教训,刘邦虽然也曾下令各郡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但现有官员仍然无法满足中央集权统治的需求,因而他不得不以刘氏宗族代为统治各地。这可以用来解释汉初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B.察举制选人才C.郡国并行制度D.盐铁官营制度
7 . 《隋书》记载:   “(汉高祖) 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 无改于秦。”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的措施是(       
A.“与民休息”政策B.“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D.刺史制
2022-06-27更新 | 516次组卷 | 47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汉的司马迁奉诏制定新历法,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书,合理安排闰月,并将正月定为岁首,此事在《史记·天官书》中有相应记录。这反映了西汉
A.节庆活动受到重视B.农业生产地位突出
C.借用新历神化皇权D.商业活动日益活跃
9 .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变局”的实质是
A.下层民众成为了统治基础B.农民阶级反抗地主压迫
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贵族社会进一步解体
2022-01-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恢复嫡长子继承的制度
C.取消郡县制恢复分封D.用“推恩令”削弱诸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