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与材料一的制度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再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至少列举三例),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2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0次组卷 | 5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2023-06-08更新 | 171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刘邦入秦都城咸阳后,萧何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萧何)具得秦图书也”。由此推论,文中“律令图书”主要是(     
A.秦朝法律书一一《秦律》B.遗存的诸子百家的著作
C.户籍、赋税等文书档案D.中央与地方官考核档案
2022-11-25更新 | 16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汉文帝于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两次发布“除田租税之半”的政策,使得税率降到了三十税一,到了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更是全免田租。此举旨在(     
A.彰显皇帝的仁政B.系统反思秦朝的暴政
C.促进经济的恢复D.抑制土地兼并的行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周时代的国家,一方面还没能摆脱氏族纽带,呈现出了浓厚的“家国不分”色彩,另一方面又孕育着日趋集中化的权力和日趋复杂化的官员组织。到了战国时期,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已足以支撑起一个更复杂的文明了,这就呼唤着更高级的管理形式,变法运动遂应运而生。由此建立的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包括分科分层的官僚组织架构、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充分利用文书档案,以及“选贤任能”,依赖职业文官而不是贵族来承担行政等方面。伴随着秦朝的统一,一种新的政治体制正式奠基,随后便是“汉承秦制”。

材料二   汉初,刘邦依赖一群“亡命无赖”逐鹿定鼎,带来了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周代那些延续已久的显贵家族衰败了,世族一时出现了断层。汉初的统治者来自“军功受益集团”,这是一股新兴的势力。汉初时约有60万将士因军功赐爵而获得田宅,军爵的受益面可达300万人,约占当时人口的五分之一。此后的一个世纪中,这个阶层逐渐下降、消失。相形之下,文吏和儒生们活跃于政治舞台和文化舞台,这两个群体都是流动而开放的。不过,世族因素依然开始了新一轮的积累。尽管西汉社会很富于平民性.官僚政治也是“选贤任能”的,可是总会有某些家庭得以父子、甚至父祖相继居官。越是早期社会,宗法观念越浓厚,家族单位越重要。这些新的世家依靠官位逐渐建立了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文化发展,世代传承学术的“学门”型世家也在不断地滋生。“名士固然不一定从大姓、冠族中产生,但出于大姓、冠族的恐怕要占颇大的比例”;“士与宗族的结合,便产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士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殷周相比,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政治社会的主要变动;并分析造成这些变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士族”社会形成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士族”的形成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2-11-17更新 | 110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反映了西汉诸侯国“相”履职重心的演变情况。这表明当时(     
时期相的主要职能
汉高祖辅助诸侯王国的建立与巩固
文景时期侧重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
景、武时期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
宣帝及以后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
A.王国问题不断得到解决B.地方兵权被收归中央
C.汉文化开始向边境传播D.中央集权制已经完善
9 . 汉文帝、汉景帝下诏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将田租税率由汉初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还免除田税长达12年。据此可知,文、景二帝(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现了国家的强盛D.彻底摒弃秦朝的制度
2022-11-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 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 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他建议“ 存要去闲,并小为大” ,这样,“ 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 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汉承秦制,又有损益变化”,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初继承了哪些“秦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2022-11-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