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关中之人,戎狄居半”,但汉族与少数民族都认为自己是华夏的传人,少数民族“崇尚儒学,明达政事”,汉族也“纳四夷之乐”。反映了当时 (     
A.汉族政权强制少数民族汉化B.平等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D.民族融合强化了文化认同
2022-07-22更新 | 752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魏孝文帝制定“三长制”,以五家一邻,五邻一里,五里一党,各设一长,即“邻长”“里长”和“党长”,“三长”计口授田,平均土地和牲畜,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等。这一做法(     
A.有利于加强国家管理B.使租庸调制得到推广
C.标志游牧经济的终结D.导致了民众负担沉重
3 . 据统计,南北朝天象记录密度远高于魏晋,并且其相关记录分布十分不均匀,有关异常天象的记载多出现于建国之初,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则更为关注天文观测。由此可知,南北朝天文观测活动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B.封建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C.少数民族对科学的渴求D.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4 . 南朝刘宋时,开始出现“寒人掌机要”的局面,皇帝往往任用出身微贱而有实际才干的寒门掌管中枢和兵权。这反映了(     
A.皇权强化的趋势B.科举选官侧重才学
C.士族政治的终结D.平民政治色彩浓厚
2022-07-12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坞堡外有坚固的围墙和高大的碉楼,内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和家兵,他们平时在土地上大规模耕作,农闲时则练兵习武、制造器具,战时防守作战。这些人脱离国家的户籍,成为地主豪强的私家人口。这一状况()
A.有利于政府加强基层户籍管理B.推动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壮大
C.妨碍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促进了集体劳作形式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三国魏明帝曾向屠肆(屠宰场)征收“牛肉小赋”,以增国库。北魏时肉类买卖兴盛,以致有的官员“前劳赐,有余肉百斤,卖之”(赏赐所得的肉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肉食买卖是司空见惯之事。造成当时北方肉类市场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移促进区域的开发B.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C.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传入D.汉族饮食习惯发生巨变
7 . 东晋南朝时期,婚姻的门第观念发展到一个高峰,“家之婚姻,必由谱系”的《氏族谱》也由南方蔓延到全国;不仅北朝内迁民族纷纷避父祖名讳,一些与南朝人联姻的北方士族甚至在衣食起居上“犹染江南风教”。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特权B.社会习俗日益固化
C.南北文化联系加强D.商品经济冲击礼教
8 . 南朝时期有“左郡左县制”,就是在蛮、俚等族地区设置郡、县级地方机构,任命当地首领为太守、县令并可以世袭,中央对其不直接管理,只是表明一种统治关系。该制度有利于
A.经济改革B.民族交融C.君主专制D.选拔人才
9 . 从西晋永嘉之乱、十六国到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发展;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刺激了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他们与南方人民共同促进南方的开发。由此可知,影响南方开发的因素是
A.北方地区战乱频繁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D.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10 . 北朝时,北齐士族王源将女儿嫁给富阳的大富豪满氏,但因为满氏是庶族,遭到了士族阶层的一致反对,御史中丞沈约更是带头上书,要求将王源革职查办。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B.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C.门阀制度等级森严D.社会风气不断改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