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471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继位后,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了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江南地区开发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D.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2022-12-03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 为陆,贺兰氏改姓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这一举措(     
A.完成了鲜卑族的封建化B.意在争取鲜卑贵族势力的支持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D.导致汉族文化取代了鲜卑文化
2022-11-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魏孝文帝亲政后,带头模仿汉民族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于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等。这些举措旨在(     
A.提倡生活习俗的完全汉化B.大力传承汉民族文化
C.促进南北方各民族的交融D.推进鲜卑政权封建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迁都是颇具智慧的著名事件,克服重重障碍,假借“南征”之名,达成迁都目的,把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事业推进到新阶段。孝文帝迁都至图中(     
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鲜卑汉化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民族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南北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A.不符合历史潮流B.作用具有双重性
C.加剧了南北对峙D.激化民族间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魏迁都后,洛阳的御道两边有接待外族使节的四夷馆,路的东边有四馆,名为金陵、燕然、扶桑、崦嵫,路的西边有四里,名为归正、归德、慕化、慕义。北魏史官撰史时凡涉西晋,皆书庙号,凡书东晋,皆称“僭晋”。这可用于说明,北魏(     
A.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延续了华夏正统思想观念
C.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D.经济文化发展领先于南方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十六国后期,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的人民大多已经学会说汉语,汉语成为了北方诸族的通用语言。……起初,在汉人群体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观念甚嚣尘上。与之相对的是,不少少数民族的人也对汉人持有偏见。但是随着移民群体的增多,各族人民杂居更加广泛、交错,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也日益增多,相互之间的看法也开始改变,“夷夏之别”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

材料二 改汉姓的现象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秦汉时各族改汉姓不普遍,多是在民族文化交流中自然发生的。……(孝文帝)首先自己带头改皇族拓跋氏为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些少数民族姓氏基本上都改成了单音节汉姓。孝文帝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定姓族,以八姓与汉人高门并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十六国后期民族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汉姓的特点,并分析由此带来的影响。
10 .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为其五个弟弟分别指婚迎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等高门之女,同时他还要求“王国合人,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该做法(     
A.促进了南北统一B.推动了民族交融
C.瓦解了士族阶层D.促进了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