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7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1 . 西晋咸宁元年诏曰:“出战入耕……自古之常……今以邺奚官奴婢著新城,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东晋元帝为晋王时规定:“非宿卫要任,皆宜赴农,使军各自佃作,即以为廪。”制定以上措施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经济与边防危机日趋紧迫
C.阶级矛盾严重威胁统治D.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2024-02-05更新 | 321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规定: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的这些措施(     
A.目的是完成北方的统一B.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C.解决了鲜卑族内部矛盾D.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2024-01-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这表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A.北方人口南迁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自然条件优越D.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晋书·刘元海载记》记载,刘渊的祖先冒顿单于迎娶了汉朝公主,并与汉高祖刘邦约为兄弟,故其子孙改姓刘氏。匈奴人刘渊自称汉家外甥,建立的政权名为“汉”。该现象说明(     
A.门第观念影响广泛B.正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D.民族交融交流趋势出现
2024-01-28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28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宋书》说:“江南之为国盛矣……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B.南北朝时南方鲜有战乱
C.绍兴和议后南宋政局稳定D.两宋时经济重心已南移
7 . 《魏书·崔浩传》载:“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后来,孝文帝下诏:“长弟咸阳王禧可娉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可娉故中散代郡穆明乐女……”。这一调整说明,孝文帝改革(     
A.打击了中原的世家大族B.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D.一定程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2024-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晋书》记载,琅琊王司马睿移居建康时,“士庶莫有至者”。同年上巳节,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在琅琊王氏的王敦和王导兄弟的陪同下亲自参与祭祀,吴人纪瞻、顾荣等江南望族则“窃觇(查看)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该事件反映出当时(     
A.士族与皇权矛盾较为尖锐B.司马睿知人善用深得人心
C.门阀士族的政治影响强大D.江南的社会等级观念浓厚
9 . 钱穆先生论曰:“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据此可知,钱穆先生认为(     
A.社会进步通常具有曲折性B.改革往往导致历史的倒退
C.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灭亡D.民族融合不利于统治稳固
2024-01-2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前秦苻坚和苻融登寿阳城东望,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苻坚开始有惧色,回头对苻融说:“此亦劲旅,何谓弱也!”。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楚汉战争D.淝水之战
2024-01-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