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魏书》载:“(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上文表明推动孝文帝进行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崇尚武力控制
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汉族文化
D.避免政治斗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材料三(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有何不同?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3 . 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
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
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都认同了华夏文明
4 .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2017-12-07更新 | 24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唐代中叶以前,人们讲地理、论食货必首推关中地区的情况;明末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在篇幅上华北、江南地区居多,浙江、广东、四川、湖广次之。这种变化集中反映了( )
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B.关中地区经济的衰落
C.政治经济重心的转移D.进步思潮影响力扩大
6 .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
A.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B.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3154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9 . 西汉时,长安附近的三辅一带,人口都比较稠密,共有240多万人。到东汉时,原本富饶的关中,人口锐减至50余万。北方诸州中,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而南方诸州人口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据此可推演出的公式是
A.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发展
B.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
C.商业政策+人口=社会稳定
D.社会稳定+人口=经济发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