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北魏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作者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   
A.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B.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潮流
C.推动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
D.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产生离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这些记述体现出
A.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C.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2020-05-13更新 | 1078次组卷 | 4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
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
2020-05-10更新 | 132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4 . 图一与图二是某时期的墓葬壁画,下列可能与图一到图二中变化相关的是
A.井田制盛行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商品经济发展
5 . 北魏时期曾明确规定“诸初受田者,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非桑之土,夫给一亩,依法课莳榆、枣。奴各依良。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实现了“贵贱均田”的目的
C.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D.农民获得了土地经营自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晋书·陈寿传》记载,陈寿之父为马谡参军,街亭之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陈寿的父亲遭到牵连,受髡刑(剃去头发),因此陈寿在《三国志》中故意贬低诸葛亮,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以上内容表明
A.对历史文献的认识应持辩证态度
B.历史文献不能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历史文献左右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D.历史文献的记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
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2020-01-17更新 | 673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据此可知
A.曲辕犁逐渐传到河西走廊B.政治动荡导致丝绸之路完全阻塞
C.西北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D.生产力的进步推动民族交流加强
9 . 北魏孝文帝时,对新都选择地点有二,一是洛阳,一是邺城。下表中是两地各地拥有的优势,由此可见,孝文帝最后定都洛阳主要是为了
地点优势
洛阳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汉、魏、西晋都曾建都于此,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
邺城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富,是河北主要的粮食仓库和丝绢产地
A.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B.安定社会秩序
C.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
D.打击鲜卑贵族
2019-10-25更新 | 52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社会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带来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户绝田、罪没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包括汉族和内迁各族农户),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孝文帝只追求与汉文化相吻合,而忘掉了自己国家政权存在的基础,它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宏观而言,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但对于北魏王朝、拓跋鲜卑前途命运而言,则怎样贬斥之也合情合理。

——周建江《太和十五年: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孝文帝为“追求与汉文化吻合”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