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三国鼎立
B.西晋灭亡
C.东晋建立
D.前秦统一北方
2 . 东晋时期,统治集团矛盾集中在士族之间。南朝时期,皇帝皆以宗室诸王出镇要地或在朝'秉政,由此骨肉相残成为斗争的主要表现。这表明南朝时期
A.门阀世族势力得到雏
B.皇权势力重新得到伸张
C.分封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D.宗族血缘关系日益淡薄
2019-07-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唐之世,多有外戚执政、宦官专权等现象。而介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少有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东晋南朝
A.君主励精图治
B.皇权势力孱弱
C.士族垄断政权
D.选官制度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2019-06-08更新 | 6871次组卷 | 4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晋书·王敦传》记载: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当时王氏家族政令己出,与皇帝力量势均力敌。可见东晋门阀政治
A.能够确保国家政权稳固
B.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变异
D.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晋书》卷九八《王敦传》载:“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琅琊王氏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德,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六朝君主均出身寒门
B.北方统治集团达成共识
C.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
D.东晋偏安政治局面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孝文帝雄才大略,提倡汉化,发展教育,洛阳再度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心,一种介于汉晋隶书和唐楷书间的独特风格的新书体―魏碑体产生。这表明
A.艺术繁荣推动政治改革
B.艺术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
C.魏晋书法艺术达到高峰
D.魏碑是种综合性强的书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2019-01-30更新 | 4183次组卷 | 9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的收入增加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 .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18-04-05更新 | 1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