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洛阳伽蓝记》成书于6世纪初,书中对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
A.魏晋时期战乱没有波及到洛阳城B.北朝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
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了社会繁荣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2020-10-08更新 | 502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北京师大克拉玛依附属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B.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C.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D.鲜卑语成为了北方的通用语言
2020-05-11更新 | 1845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高二下学期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晋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动荡大量南迁,南迁人口未纳入所在郡县正式户籍,不负担国家调役。东晋于咸和年间(326~334)开始实行“土断政策”,即取消客籍户,“不论侨土”将居民一律编入正式户籍。可见土断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抑止士族势力膨胀B.控制人口扩大赋役来源
C.缓和侨土之间矛盾D.发展经济实现重心南移
2020-05-10更新 | 1324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0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3-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商鞅变法和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
A.改革都获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都实行了全面汉化的举措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1-2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魏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说明孝文帝
A.认同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作
2020-01-21更新 | 581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鲜卑族在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材料意在说明,鲜卑族的变革(  )
A.巩固了北魏的统治B.促进黄河流域民族融合
C.促进北魏经济发展D.为后世的发展注入活力
2020-01-01更新 | 495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