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中的资料可用于说明,东晋初年(    
及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A.贵族世袭特权B.士族逐渐崛起
C.门阀势力显赫D.统治根基不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此魏主(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B.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C.消除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D.创立了新的选官制九品中正制
3 . 北魏太武帝时期,墓葬壁画醒目地绘着毡帐星布、宰羊饮酒的宴饮场面;文成帝时开始出现养殖耕牛的画面;到孝文帝时期,墓葬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数量增多,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当时北魏(  )
A.墓葬壁画风格多元B.农耕文化取得主导地位
C.游牧文化逐渐消亡D.吸取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在建立政权之初,在祖源认同上有改姓或攀附华夏族祖先的行为,在政权国号上也往往选择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这些做法意在(     
A.发展农耕经济B.采取中原地区的管理模式
C.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D.寻求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5 . 钱穆说:“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九品中正制使官员选拔更公平公正B.门第观念顺应历史发展要求
C.士族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D.士族是魏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业发展迅速,陶瓷、丝织、制造船等手工行业也有较大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的大量南迁   ②优越的自然条件   ③南北统一的实现   ④相对和平的环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7-07更新 | 21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设立云南郡,派官员进行管理,他们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蜀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任用当地土著治理地方。这些措施(     
A.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B.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开创了中央管理云南的先河D.稳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9 . “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一日金陵,二日燕然,三日扶桑,四日崦嵫。……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乐中国土风而宅者,不可胜数。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这反映了(     
A.汉代丝绸之路的繁荣B.北魏都城洛阳的繁盛
C.隋朝完成了南北统一D.唐代文化的开放包容
10 . 东晋南朝时,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手工业也有明显进步。此时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C.长期处于和平环境D.经济重心移到南方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