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河),亦有过(长)江在晋陵郡界者。”魏晋南北朝时期此类现象大量存在,其影响是(     
A.促进了西晋完成短暂统一B.有利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C.推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D.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冲突
2 . 河西走廊地区有许多魏晋十六国墓葬,墓中壁画遗存有诸多“牛耕”图像(图1、图2).图像艺术表达方式夸张,体现了西域风格与中原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据此可知,当时(       
     
图1甘肃高台县骆驼城墓牵牛耕地图                      图2甘肃高台骆驼城墓《二牛抬杠》
A.农业生产技术向西北地区拓展B.中原人口大量迁往边疆地区
C.中原和西域经济交流条件成熟D.农牧互助缓解了人地间矛盾
3 . 下图所示为东汉至西晋时期,今浙江、福建两省设县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A.南方经济实力超过了北方B.中央集权在不断地弱化
C.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开发D.南方政权更迭比较频繁
4 .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如图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B.再现了西域民众生活安定的时代风貌
C.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见证了精耕细作下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东晋及宋、齐、梁、陈各朝先后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的地名设置了一批州、郡和县,后世称为侨州、侨郡、侨县,用来安置北方流民。北魏时期,拓跋政权也在南北交争地带设置新郡县或侨州、侨郡。据此可知,当时设置侨州、郡县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B.争夺农业人口C.扩展统治区域D.维护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统治者受汉史典籍影响,热衷于帝王符瑞神话,内容多是帝王由其母与神物相交相感而生。如《魏书·太祖记》(北魏)载:母“游于云泽……梦日出室内,寤而见光自牖属天,歘然有感……生太祖于参合陂北,其夜复有光明”。这反映了,当时(     
A.文化认同不断增强B.社会迷信色彩浓厚
C.文学艺术成就突出D.各民族间关系融洽
2023-05-16更新 | 536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魏道武帝立拓跋嗣为太子,赐其母刘贵人死,“立子杀母”的做法被奉为立国传承制度,“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汝当续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这一制度的确立(     
A.延续了游牧民族的部落传统B.使儒家伦理道德被颠覆
C.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力
8 . 下表是鲜卑族部分历史名人表,据表可知(     

人物

记载

出处

秃发乌孤(南凉政权建立者)

及嗣位,务农桑,礼俊贤,修邻好

《晋书·卷一百二十六·载记第二十六》

乞伏国仁(西秦政权建立者)

置百官,仿汉制

《资治通鉴》

拓跋珪(北魏政权建立者)

徙民耕,立宗庙,设社稷,仿汉制,按居住地编户

《魏书·卷二》

A.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B.十六国部分统治者推崇汉文化
C.西晋时期北方地区民族交融异常频繁D.北朝统治者大力推广传统儒学
2023-04-21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镇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时期,外戚利用皇帝幼弱,专擅朝政,宦官拥立幼主,操纵政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晋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外戚、宦官的身影,就黯淡下去了。这一现象折射出东晋(     
A.宗法观念淡化B.君主集权削弱C.门阀士族衰落D.监察制度周密
10 . 北京大学闫步克教授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据此说明孝文帝改革(     
A.加剧了民族之间的矛盾B.推动了北方政权的统一
C.导致了门阀政治的灭亡D.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