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旧唐书》载:“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余征赋悉罢,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数为准。”该记载所描述的税收制度(     
A.实现了以庸代役B.简化了税收名目C.强调以丁身为本D.解决了财政问题
2022-11-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考试复习题一(1-13课)-【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初,政府规定:“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鰥夫六十、寡妇五十、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这一规定,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富户对当地乡村的掌控,但也有利于乡村基层的稳定。到了玄宗时期,随着富户阶层兴起,政府也逐渐尝试给富户摊派事务,并且兵役也多由富户承担:“请于江淮转运租米,取州县义仓粟,转市轻货,差富户押船。若迟留损坏,皆征船户。”税、役都由富户负责,看似加大了富户的压力,但另一方面也将权力交到了富户的手中。

——摘编自谷更有《唐宋时期的乡村控制与基层社会》

材料二“安史之乱”爆发后,唐代财政彻底陷入瘫痪状态。面对困境,政府开始了全新的财税政策即两税制,有效改变了赋役不公的状况,大大减轻了贫农的负担,保证了乡村社会的稳定。此后唐代统治者亦多次下令,重申两税制:“天下除两税外,不得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令御史台严加察访者,”通过禁止人口买卖、叫停苛捐杂税、打击宗教势力等手段,政府有效地维护了乡村基层的秩序。而在两税制的背景下,富户成了赋税的主要承担者,这既解决了乡官制下里正没有足够能力收取赋税的缺陷,也有效保证了贫农的基本生存,故而富户阶层最终成了政府在乡村的代理人。至此,富户轮差的户役制兴起,唐代乡村治理模式转型基本完成。

——摘编自胡瑜锴《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经验:唐代乡村治理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乡村治理的新举措,并简析其影响。
2022-10-07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的两税法“将租庸调以及户税、地税、青苗钱等合并,统一开征两税,纳税项目减少,缴纳时间集中,省去了原来的‘旬输月送’的麻烦和税吏催缴的痛苦”。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大大减轻百姓税额负担B.降低了赋税征纳的成本
C.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D.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022-04-30更新 | 1093次组卷 | 1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学生学科能力诊断历史试题
4 . 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B.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
C.社会矛盾消除,现固国家统治D.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2021-10-29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是唐开元九年(721年)敦煌地区部分农户实际授田情况表,这说明当时
农户实际授田(亩)应授田(亩)占应授田比例
赵玄义115221.2%
于善意2816117.4%
杜克生4020119.9%
A.土地兼并情形严重B.边疆商贸经济兴盛
C.经济格局出现变动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B.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加强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2021-02-02更新 | 230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吉两省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杂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国有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