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唐朝初期,政府预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按着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在中央的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户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2023-02-08更新 | 8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卫辉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卷
2 . 唐代三省的施政是以皇帝的诏令来体现的,即中书、门下两省以皇帝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诏令的制作相当缜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代
A.三省在运行机制上被纳入同一轨道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C.中书、门下两省成为全国行政枢纽D.三省制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
3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许差些”的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清朝设置军机处
4 . 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这反映了当时唐朝行政机制的特点是
A.三省分权B.皇帝专制C.宰相专权D.权力制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隋唐之际,逐渐形成三省之间以及君主与宰相之间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体制。这反映了
A.决策合理化的进程B.君主权力的强化
C.行政效率的降低D.皇权受到削弱
6 .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据此,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书省负责草拟,下辖六部
B.门下省地位最高,掌握决策权
C.尚书省地位低下,没有权力
D.三省长官皆宰相,相权被分散
7 .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六部制度
C.宋朝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2019-10-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8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官僚的选拔和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两大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在制度方面有重大突破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2019-01-30更新 | 4097次组卷 | 125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2019-01-30更新 | 2542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