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2 . 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道教的发展B.儒学出现危机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旧唐书》记载,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太乐令孙玄成所集者,工人多不能通,相传谓为法曲;陈寅恪说:“可知唐世庙堂雅乐,亦杂胡声也。”这反映出唐朝(  )
A.周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封建化B.文化具有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C.燕乐舞蹈开始呈现民间化趋势D.胡声经过整理在唐朝广泛传播
2022-02-11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4 .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南朝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还宣扬说有一子在寺院出家,其家族十代人都会得到解救。这表明(       
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B.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
C.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D.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
2022-07-15更新 | 459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外国语学校、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依据佛经绘制之画是敦煌壁画的主要题材,图1、图2所示壁面形成于北朝时期。据此可知
A.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逐渐融合B.“三教合一”趋势开始出现
C.儒学借佛教强化伦理道德秩序D.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日渐式微
6 . 鲁迅说:“晋以来的名流,每一个人总有三种小玩意,一是《论语》和《孝经》,二是《老子》,三是《维摩诘经》,不但采作谈资,并且常常做一点注解。”上述言论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征是
A.呈现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趋势B.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迹象
C.科学技术成就突出领先世界D.体现出统一王朝的恢宏气势
7 . 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后裔张鲁以“大道”名义所发布的《大道家令戒》强调谨守伦常,要求道民“当户户自相化以忠孝,父慈子孝”。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学对佛道思想产生较大影响
B.儒学在道教冲击下趋势更新
C.道教官方化宣扬儒家伦理观念
D.道教自我调适吸收儒家纲常
2018-07-07更新 | 311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1次组卷 | 11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魏晋以来,佛道思想流行。隋代王通开始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更是建立了儒家道统,宋代思想家以接续孔孟道统为己任,打着“辨异端,辟邪说”的旗号,吸收佛道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可以用来说明
A.社会环境变化助推儒学思想创新
B.程朱理学思想与心学观念合流
C.经济转型引发了主流思想的嬗变
D.儒家学者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2021-01-08更新 | 125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