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清代苏州手工业行会制度中的每一条都是限制竞争的,如“外方之人来苏开作,遵照旧规入行,出七折大钱十两。”同时限定数量及开设地点,对违规者的制裁十分严厉。小商品生产者在行会内部的生产技术“均系世代相传”,“父传子业”。中国的城市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堡垒,城市中的统治机构也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这使得中国的手工业行会组织在激烈的工匠反抗斗争中,把自己的利益寄托于封建势力,最后投入封建政府怀抱。封建官府从稳定统治秩序,巩固政权,维护切身利益出发,也把行会作为剥削帮工,为其课敛赋税的工具。

——摘编自孔令奇《试论清前期苏州的手工业行会》

材料二   1618世纪的荷兰行会对学徒的培训和教育是其一大特点。“学徒制是促进手工业技术和工艺得到传承的基础。它不仅使知识和技术得到传播,也为公司式的经营方式的普及作出了贡献。”在有专利权的人中近三分之一是手工业者,他们大部分人来自如阿姆斯特丹等中心城市。同时,阿姆斯特丹等很多城市行会的入会费用很低,结果许多行业中外来的工匠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有的甚至达到70%—90%。对此,美国社会学家爱伯斯坦说:“许多行会对智力的大量投资能部分解释荷兰共和国在其黄金时代创造的经济奇迹。”

——摘编自宁凡《近代早期荷兰手工业行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手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荷兰行会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手工业行会对当时中国和荷兰的影响。
2022-05-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道光二年的某碑刻中记载:苏州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计工受值”;机匠“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机户若与之理论,即“另投别户。”该碑刻内容体现出当时苏州
A.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B.农民大多在经营副业
C.小农经济仍占据优势D.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
3 . 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由此可推断这-时期
A.统治者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广东全面普及经济农作物
C.农业生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
4 .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2020-01-09更新 | 70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海州高级中学等三校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主要特点是什么?这种生产模式最早产生于何时?

(2)据材料二分析,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统治者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大户小户相互依存
C.丝织部门分工细致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8 . 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指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巩固统治
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016-11-27更新 | 73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
9 .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在)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以下能够为这一论断提供依据的是
A.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B.政府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C.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