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5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雇人经营并亲自管理农业生产的土地所有者越来越多。生活于松江府的潘允端,在其拥有的一两千亩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雇工经营的。在其日记中,关于垦田、莳秧、种麦等工序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A.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
2022-02-26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2 . 据史料记载,17世纪初,“我吴(苏州)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反映出当地
A.社会矛盾尖锐B.农耕经济衰退C.手工经营废弃D.雇佣劳动兴起
3 . 《西台漫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家庭手工业的破产B.新式生产方式的出现
C.手工业者地位提高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瓦解
2022-02-1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中叶,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个别行业中出现了较大规模地使用雇佣劳动力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中国手工业
A.生产技术的提高B.资本投入的减少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海外市场的扩大
5 . 下表为明清有关江南地区手工业的记述,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时间出处记述
明隆庆年间《西台漫记》“我吴市民罔籍田业……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裴餮计”
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实录》“吴民……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在官府重税之下,染坊罢而散数千人,机户罢而散者又数千人”
康熙十五年《石门县志》“崇德镇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镇民少,辄募旁邑为佣”
A.江南地区手工业普遍使用雇工
B.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者负担沉重
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D.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雇工流动性强
2022-02-14更新 | 55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摘自《国家地理》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市,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摘自《手工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写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座城市?与唐朝长安相比,该城市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现象属于何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以下关于这些新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B.全国普遍开设工场,雇佣自由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生产
C.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
D.兴起的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8 . 明代中晚期,传统经济充分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大量涌现。就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而言,中国社会已经明显表露出向近代转型的征兆。以下体现此征兆的是
A.纸币开始流通B.自由雇佣劳动的工场出现
C.海外贸易兴盛D.商品交易打破了时空限制
2022-01-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明中叶以后,出现了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进行生产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出的本质特征是
A.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B.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C.工商业市镇日益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清代,江南的苏州、南京、镇江、杭州等地的丝织业中,流传着“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的诗句。可见,当时这一地区的农家丝织户,已经有了商业资本的操纵或控制。到清代中期以后,在丝织业中,“账房”形式的包买商制度相当发达,甚至在生产中已经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然而,明清时期的丝织业生产日益集中在市镇或较大的城市中,城市中“账房”与乡村农户之间主要是通过商人资本经营的丝行去垄断乡村织原料市场来联系的。这种包买商制度的“蛛网”并未直接地控制乡村的家庭纺织手工业。

--摘编自于秋华《传统农业社会家庭手工业经营组织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江南丝织业中出现的新经营方式,并分析其影响。
2022-01-14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