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5课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0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自清入关到清帝逊位不到三百年时间,研究边疆史地的著作达三百余种,作者达二百余人,而且80%的研究著作是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产生的,可谓著作如林。这体现出(     
A.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B.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D.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2 . 19世纪初,每两白银可兑换铜钱100文;到20年代,每两银子可换铜钱1200文;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     
A.白银已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B.该变化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此趋势将大大加重百姓负担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现象
3 . 如表为清政府文件中常用的与西方国家有关的词汇。这些词汇体现了(     
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查办、秉公办理、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恩施、办理夷务、羁縻、驭夷情同恭顺、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乞恩、四夷未服、救抚
A.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特点B.清朝政府的世界观
C.清政府的妥协退让D.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
4 .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记载“(清朝前期)一百余年间……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迁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D.科举考试的束缚
5 .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A.不认可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B.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C.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D.圈地运动完成了英国经济近代化
6 . 英船“杉达”号随船医生希尔曾在1840年1月的《中国日报》上写道:“林公(林则徐)又问起各种鸦片来自的地点,他让我把这些地点写下来,我当即照办,当提到土耳其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这折射出当时(     
A.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清廷仍坚持朝贡体制
C.国人对世界知之甚少D.鸦片贸易取得合法性
7 . 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于英美战争,英国兵船竟在中国海面任意拘捕美国商船,引起中英之间的纠纷,英国乘机提出许多要求,如反对清朝地方官行用文书称外国“蛮夷”等。清朝地方官答复:“蛮夷”二字,系外国统称。并无轻侮之意……岂可推敲字句?”这反映出当时(     
A.英国获得兵船自由航行权B.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C.清朝中央权力呈下移倾向D.传统的夷夏观念依然存在
8 . 19世纪中后期,有学者斥责英商人行径“其鸦片之售中国者,常十之八九,是英夷之剥我元气而富强其国者,专在是矣。犬羊之族不知信义,唯利是图,处心积虑于百余年之前”。据此可知,该学者旨在(     
A.说明英国销售鸦片的真正意图B.主张销毁鸦片保护国人身心
C.揭露英国商人追逐利润的本质D.强调传统华夷观已不合时宜
2023-10-2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连外国人也对虎门销烟的壮举不得不表示叹服:“我们已把硝烟过程的每一部分都反复查看过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那种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不能设想还有什么别的能执行得比这项工作更为忠实了。”材料说明(     
A.中国政府查禁鸦片的决心B.中国民众欢呼销烟使命的最终完成
C.鸦片贩慑于民众的压力不得不收敛D.当时情形下有极大地可能禁绝鸦片
2023-10-25更新 | 640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封信件,两份译文

1793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以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致两广总督郭世勋信件的形式,将此事通知给中国。

材料一为该信英文内容直译,材料二为郭世勋上乾隆皇帝奏折所附此信之中译本。

材料一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中表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材料二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易,素沐皇恩。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下尽。”

——以上材料均选自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


(1)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两份译文的内容差异。
(2)谈谈你对两份译文内容差异的理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